米芾的故事

图片发自简书App

清朝时芜湖有个姓鲍的人,专攻米芾的画。时间长了,竟然也能学到一些大概。此人擅长烘染纸张,使其变成陈旧的颜色,让那些“识货的人"难以识别。不少来自南北方的古董家和画商都买下了他的画,此人因此发了一笔小财。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有一天,他作画累了,便坐那睡着了。梦里忽见一人带着唐朝头巾、穿着宋朝衣服,向他走来。那人来到他面前斥责到:“我乃米元章也!你学我的画,仅仅学到了一些皮毛,却冒充我的作品去骗人,过了千百年后,世人认为我的画也不过如此!我的身份、姓名都被你糟蹋了!”说完,从袖子里飞出一粒石子,正击中他的右手腕上,鲍某人一阵疼痛之后,便惊醒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从此以后,每当他握起画笔,手腕便疼痛难忍,不能作画。可是奇怪的是,他拿筷子、数钱或做其他事情都与从前一样。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于是,他心生恐惧。再也不敢临摹米芾的画了。于是,有人说,米芾显灵了。

我却觉得这不大可能,可能的是这个姓鲍的人,觉得坏事做得多了,某一天,潜意识里突然良心发现,对自己进行的一次道德审判,事过之后,既使他再想作画赚钱,已经是有心无力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不可以做欺骗别人的坏事。如果做了,别人不知,自己也不会放过自己,因为,良心总会对你进行审判,除非你有肢解自己良心的能力。

不知道什么原因,又让我想起了在深圳大芬村那个靠临摹梵高的画为生的赵小勇,他也是到了梵高的故乡荷兰,参观了梵高博物馆,又到墓地拜访了“祖师爷”之后,突然决定不再画梵高的画了。

不由得想到,原来临摹名家作品古已有之,所不同的是鲍某人是把“假画"当做真画出售,是有意欺骗别人;而赵小勇他们卖的就是仿制的“艺术品”,买它的画商和普通人,都知道这件东西是仿制品,给出的价格也比较低。这就是为什么,赵小勇在梵高纪念馆贴出的宣传画以及周围的地摊上都看见了自己的“作品”。人们拥有它仅仅是对大师的一种怀念,并非把它当做真正的艺术品来欣赏。

米芾的故事,再次让我们明白,做什么事都要对得起良心,一个丧失了良知的人,总会遭到某种意想不到的报应,也许这就是古人说的,“三尺之外有神灵”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把握科学健身时间 饥饿时不宜做剧烈运动。因为这时体内能量已不够使用,需要补充,如勉强运动有损于机体。 ...
    罗宇成阅读 1,592评论 0 0
  • 亲子日记第128天 今晚比较忙碌,更多的是心急,由于宝爸今晚有事没在这今晚只好带着小的辅导老大,又加上今晚有手抄报...
    一笑而过_1ccd阅读 1,059评论 0 0
  • 偶然间看到一篇文章,大抵是说写作不能成为作家,为什么还要写呢?看到最后,也是一篇软文,知识付费的时代,很多人写作的...
    暖雪_1b7c阅读 1,898评论 0 2
  • 其实今天的标题我本来想写的是:“为什么我们喜欢看别人的跌宕起伏,却希望自己的人生平平淡淡”,感觉读出来非常顺,但打...
    小寒说阅读 4,676评论 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