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期待,直面现实,坚持分享第1325天,2020年12月14日。

今天读梅拾璎老师的作品——《唤醒孩子的内驱力》,书中写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吉卜林写给12岁儿子的话:

如果在众人六神无主之时,你镇定自若而不是人云亦云;

如果被众人猜忌怀疑时,你能自信如常而不去妄加辩论;

如果你跟村夫交谈而不变谦恭之态和王侯散步而不露谄媚之颜;

如果他人的爱憎左右不了你,如果你与任何人为伍都能卓然独立……

这些也许是天下所有父母共有的美好期待,虽然我们非常认可这些品性,但真正爱孩子的父母是不会把这些期待强加给孩子的。

因为爱他就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愿。

这一点也不是所有父母都能够自觉做到的。许多走进咨询室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按照父母的期待活成父母想要的样子,当有一天,自己内在的成长欲望与父母期待的样子相冲突的时候,这些孩子不知道该怎么样活着,也找不到自己活着的意义,当同伴们都按照自己的理想去追求的时候,他们陷入了迷茫空虚之中,失去了前进的方向。他们用生理的病态或心理的不健康,对父母的期待发出被动的反抗。

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如果能够拥有直面现实的勇气,那么就有可能避免这样的悲剧,直面现实,就是敢于承认自己的脆弱,敢于接受自己的失败,敢于接纳可能被嘲笑的命运。做到这些是需要勇气的,真实的面对生活,从容的接受自己的命运,那么我们的生命就是建立在磐石之上,稳固而坚定。哪怕是一颗卑微的小草,只要敢于面对现实,也是可以有风中傲然挺立的骨气的。冻死迎风站,着实能让人肃然起敬。

凡事放不下自己的期待,一心希望孩子功成名就自己才幸福的家长,要多反思一下,自己的成长经历中缺失了什么?这些缺失是自己的功课,不能让孩子为我们的遗憾买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命运,也只有自己能为自己的命运负责,而不是其他亲近的人。如果我们没有这点觉悟,势必会让我们的亲人感到痛苦,自己也是很难达到目标的。

所以在关系中,最好的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是成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