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大鱼海棠》上映后,各种吐槽和负面评分满天飞,其实买票进电影院,图的就是一个开心,带着批判的眼光看大银幕,你累电影人也累,这种心态就像是本来一个好好的美女在你面前搔首弄姿,你就非要把她解构成一堆白骨架、一堆臭肉和一趟血,啥意境都没有了,何必呢?轻松点,just take it easy.
我记得看《2012》的时候忽然冒出一个有趣的想法:凡是这类奇闻怪事的电影,主人公必定是一个有孩子(而且孩子与后父关系还不错)、离了婚、怀才不遇而且工作极不稳定的倒霉蛋。这个套路并不陌生:《博物馆奇妙夜》的主人公也同样如此,所以才不得不担任半夜三更与一群复活的文物共舞的警卫;《国家宝藏》的主人公本来第一集已经抱得美人归,但为了续集的剧情需要而不得不又离了婚,庆幸的是他没有孩子,但又不得不带上自己的父母去翻山越海。或许正正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苦其心志……”所以影片的高潮就是离婚的倒霉蛋不得不潜到水里去拉那条差点使方舟计划前功尽弃的钢缆。为了慰劳飞车潜水的单身汉,影片的最后他终于苦尽甘来:老婆回来了,孩子也回来了(第二任丈夫往往没什么好结果,虽然女主人和小孩对他印象不坏,而且还会开飞机,但为了否极泰来的主人公他必须在影片的后半部分牺牲掉),拯救了世界的英雄和他的家人最后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观众也能心满意足地离开戏院继续生活了。
美国人喜欢用一种调侃的心态对待婚姻和生活。还记得那套至今依然热门的美剧《老友记》(Friends)吗?里面的主人公Ross就是一个结了三次婚又离了三次婚、育有一男一女、而且父母还对他引以为豪的古生物学家。看来美国的编剧们其实也不好混,就这么一个离婚单身汉的套路在电视和电影中一再运用。当然搬上屏幕的故事是风趣也是紧张的:离婚的单身父亲总是容易身陷困境,总是容易被孩子误解为没出息和枯燥无趣,总是会被前妻偶尔怀念一下但依然不能原谅导致家庭破裂的原因。即使偶有艳遇,也往往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搞砸。不过,这些倒霉蛋们通常也都是逆来顺受,最多就抱怨两句生不逢时或者天不遂愿,然后继续拯救人类挖掘宝藏笑对生活。戏剧自然是夸张虚构的,但或许因为编剧们也同样身同感受,才会把生活里的某些片段,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
有一个古老的问题总是让人们头痛不已:当老婆和老妈掉下水时,作为老公和儿子的你先去救谁?其实美国的离婚单身倒霉蛋们已经给出了答案:别去回答这种有的没的的问题,在世界即将灭亡之际,你能放心地先把孩子交给自己的前妻和她的新欢,然后自己在那辆即将掉下熔岩中的破车里寻找生存的地图。这也就是好莱坞的老套路:你可以离婚、可以被前妻鄙视、可以被小孩误解,但你始终将他们的安危放在第一位,而且在关键时期敢于牺牲自己来成全他们的幸福。所以圆满的结局总是需要付出的,我们花一百几十块看一场大片,总不能老是满足感官刺激,然后接着回家干架吧?所以,别抱着一种上《现代电影分析》课程的心态进电影院,您是去享受的,不是来做研究的,瞧瞧好莱坞的大片,“桥段不怕旧,最重要管用”啊!如果您非要结合中国的电影产业发展讨论个一二三四问题总结个甲乙丙丁经验,我下学期开个课,让您尽情发挥,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