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
(《河南程氏遗书·刘元承手编》)问:“第五伦视其子之疾与兄子之疾不同,自谓之私,如何?”
曰:“不待安寝与不安寝,只不起与十起,便是私也。父子之爱本是公,才着些心做,便是私也。”
公,无私。
[if !supportLists]第五,[endif]氏;伦,名,字伯鱼,东汉儒士,官至司空。
据《后汉书·第五钟离宋寒列传》记载: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尝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第一件事:曾经有人送千里马给第五伦,他没有接受,但心里记着这个人情,每当选拔干部的时候,自然就会想起这个送礼的人,但最终没有给于提拔。第二件事:有一次侄子生病了,第五伦一夜之间先后去探望了十次,直到确定无大碍了,回家就能安心睡去。当自己亲生儿子生病的时候,虽然不用专门去探望,因为儿子就在身边,但是就是一整夜都睡不着。
千里马的案例似乎是告诉我们,私心是存在的,当与公心冲突时,可以以公心克服私心;而探病的案例则告诉我们,私心是人的天性,纵使行为再漂亮,终究掩藏不了私心。
有弟子问:“东汉第五伦在对待侄子和儿子生病的事情上,态度不相同,他自认为那是自私的表现,先生对此怎么看?”
伊川先生说:“侄子生病,不去探望就无法安心睡觉,探望后也就睡着了,而儿子生病,却无论如何也睡不着;儿子生病,不用起床去照顾,以示关怀,而侄子生病,却须频繁探望以示关心,这便是私心的作用。父子之爱,本来就是无私的,自然而然发自内心,只要有一点刻意,那便是私心作祟了。”
从下文我们可以发现,伊川所谓的“父子之爱”包括父亲对儿子和叔叔对侄子的爱。一夜起床去探望侄子十次,显然是用了心的,这种用心到底是真关心,还是只是出于伦理义务;到底是心甘情愿,还是被迫应对,伊川先生认为,因为太过用心与刻意,他这样做是出于私心。
第五伦与伊川先生的区别在于,第五伦认为私心是人的天性,不可能根除,但我们可以克服自己的私心;而伊川先生认为,人的天性是善,是无私,私心私欲是外来的,人们应该去治学修身去除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