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最初接触的《雷雨》是什么样的?
就文本解出来说,之前对雷雨的解读大多以阶级论的角度存在。 也就是周朴园是一个资产阶级剥削者和封建专制家长的身份存在的身份存在。作为资产阶级剥削者压迫了像鲁大海这样的工人阶级。作为封建专制家长他压迫了周萍、周冲、蘩漪。这固然能表现周朴园性格的复杂性,但是其人性的一面更多的从文本的细节中反映出来。
下面我从文本细读的角度来解读周朴园人性的复杂性。在文本细读中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分析方法叫矛盾细节还原法。 所谓的矛盾细节还原法就是在文本解读时按照正常的生活或逻辑思维来还原人物的行为表现,在和文本中人物的表现进行对比,探讨产生这种矛盾的原因。
周朴园的人性复杂性更多的体现在他和鲁侍萍相认的那一段。在这个过程中,周朴园的本性分别经历了对此过去少爷身份自己的缅怀,对家庭不堪过去的掩饰,面对家风门面受损时的算计、利益。
在没真正和侍萍相认之前,周家一直保持着怀念侍萍的态度。 比如周周朴园一直把侍萍当做是正式入门的妻子,取周萍的“萍”字怀念她,并且专门腾出一间房子布置成侍萍生前的样子。 当侍萍再次进入这间房子的时候,当侍萍有种周朴园仍然怀念自己的假象时,当侍萍问周朴园是否想见一下侍萍时,周朴园拒绝了。 这是很不合常理的。自己日思夜想,费尽周章怀念的人有机会能够见到为什么拒绝了呢?这是首先的一处矛盾。可见周朴园想念的、怀念的可能是自己心中的、年轻的、理想的那个侍萍。
在周朴园的心中侍萍是“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可四十年前,实际的侍萍“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这是矛盾的第二处。当这种痛苦被揭露后,周朴园没有追问,也没有否定,而是用两个“哦”字作为回答。这两处“哦”字可以看出周朴园的一种犹豫以及陷入对往昔痛苦经历的回忆。
在侍萍的不断提示下,侍萍的身份不断得到确认。当侍萍说出“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时,按照周朴园之前对侍萍的怀念,再见侍萍时他应该是抱着侍萍相拥而泣或欣喜若狂的,但是却低声地说:哦,侍萍!怎么,是你?这是第三处是矛盾。这里周朴园更多地是以一个商人的口吻来揣测侍萍突然出现在此时此地的目的。这也能够解释他下面突然变脸 ——“谁指使你来的?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
当他看到侍萍的情绪非常激动时,维护家庭门面和自身地位的资本家商人本性立刻展现出来。
此时的他立刻换了商人的嘴脸“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级,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包括后面为了防止过去事情的败露给侍5000块的支票。一个资本家商人本性的周朴园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