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乡党》

10.1: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注:“便”也作“辩”,见《论语解释》

译文

10.1 孔子在家乡时,非常恭顺,好像不太会说话的样子。他在宗庙和朝廷里,说话明白而流畅,只是说得很谨慎。

10.2: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译 文

10.2 在朝廷里,孔子跟下大夫谈话时显得温和而快乐,跟上大夫谈话时显得正直而恭敬。君主临朝时,他看似恭敬谦卑,有点紧张,但走起路来却又安泰平稳。

心得

本章通过呈现孔子的日常起居,体会行为举止背后的心理动机,来对应我们现在的生活。

孔子跟乡亲们在一起时保持恭敬,话不多。恂恂如也

在工作单位,正式场合,因为工作需要,能言善辩,而且很谨慎,不乱讲话。便便言

跟自己的部下在一起时,轻松愉快,慢条斯理的跟他们讲话。

跟自己的上司讲话时,和和气气,保持恭敬。

国君在时,弓着身子,稍显局促。  威仪中式的谦卑。保持自己独立的身份。

总结,在乡亲们面前不吹牛,在下属面前不端着,该庄重时庄重,不失去自己的人格。

身处什么位置?作为什么角色?在什么样的场合?需要呈现的言谈举止,都要雍容闲雅。不浮夸,不过分谦卑,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精 华 解 读

便便言,唯谨尔:“能说”不等于“会说”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见到很多滔滔不绝或口若悬河的人,但一到了正式场合就结巴,或者一不小心祸从口出。孔子正好相反,在面对亲戚朋友等非正式场合时,他显得有些木讷;但在工作或正式场合,孔子说话又是思路清晰、谈吐流畅,同时还能做到谨慎。所以,“能说”不等于“会说”。能清楚明确地与他人沟通,并且不能忘记谨言慎行,这真是当代人的必修课。推荐你读《掌控谈话》《即兴演讲》

踧踖如也:恭敬和畏惧是两回事

孔子崇尚“礼”,看见君子临朝,一定表现出毕恭毕敬的样子。但这是否是谄媚,或者说是胆子太小、害怕领导的体现呢?从他走路四平八稳的样子来看,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孔子与季氏等贵族相处的方式得知,他绝对不是个谄媚或者胆小的人。所以,恭敬和畏惧是两码事,不要混为一谈。推荐你读《孔子传》


099.《乡党篇》宾不顾矣:跟孔子学现代商务礼仪

10.3: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译文

10.3 鲁君派孔子去接待外邦的使臣,他的面色庄重矜持,步伐轻快。向同他站在一起的人作揖,向左向右拱手,衣裳随之前后摆动,一切都显得很得体。快步走向前时,也是小心翼翼的样子。送宾客离开后,他一定向国君汇报说:“客人已经确定离开了。”



10.4: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

译文:孔子走进朝堂的大门,显出小心谨慎的样子,好像没有容身之地。他不站在门的中间,进门时不踩门坎。经过国君的座位时,脸色变得庄重起来,脚步也快起来,说话的声音低微得像气力不足似的。他提起衣服的下摆走上堂去,显得小心谨慎,憋住气,好像不呼吸一样。走出来,下了一级台阶,面色舒展,怡然和乐。走完了台阶,快步向前,但也还是小心翼翼的。等站到自己的位置上,又是恭敬而谨慎的样子。

心得

我的老家离孔子的故乡特别近,所以非常的重“礼”。小时候在我的家里父亲不坐下吃饭,我们小孩子是不可以先坐在那里吃的。客人到来时,所坐的位置都分上下左右的。到今天为止,客人要离开时,在场的家里老小是都要出去送行的,直到客人不回头看了,我们才会回家。家家都一样,我就觉得这是正常的生活流程。谁知刚嫁到焦作时,因为礼数不同,却闹过不少笑话和尴尬的事情。当然也因为我受过的“礼”的教育和影响,也给我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意外收获。

地区不同,风俗习惯也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希望多多传扬我们的“礼”教。在每个人身上都种下一颗“礼”的种子,让它世世代代开花结果。

精 华 解 读

宾不顾矣:跟孔子学现代商务礼仪

如果你代表公司接待合作伙伴或者有其他有重要商务合作的客人,在完成当天的行程后,你需要送客人离开。到了这一步,你可能会松口气,但是孔子却提醒你一定要确认“宾不顾矣”。什么叫“宾不顾矣”?即送客人到电梯口,电梯门关上还不能离开,必须看到数字变动才可以;如果是送客人上车,一定要确认车子开出自己视线可见范围之后才能转身离开。注意这样的小细节,不仅可以避免一些小尴尬,更能向客人显示出自己的诚意和尊敬。

屏气似不息:孔子上朝时有多恭敬?

我们总说孔子崇尚礼,证据何在呢?《乡党》这一篇主要记载了孔子的日常行为举止,从“立不中门,行不履阈”或“屏气似不息”等等细节里,我们就能看出孔子上朝时有多么毕恭毕敬、多么守礼了。行动胜于言语,嘴上光说是没用的,有时我们的行为举止是开启别人对自己印象的最好“开关”。推荐你读《先发影响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