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32 线程的启动方式 线程的常用方法 线程的状态 临界资源问题解决(同步)
1、线程的启动方式
线程有两种启动方式
其一是:自定义类继承Thread类(JDK提供好的类,用于表示一个线程对象),重写run()方法,通过自定义类对象调用start()方法启动线程。
其二是:自定义类实现Runnable接口(重写run()方法),通过Thread类有参构造创建Thread类对像,将自定义类对象作为Thread类对像的参数。然后通过Thread类对像调用start()方法。
1.2、方法一:直接继承Thread类
step1:创建一个子类,来继承Thread类
step2:重写run()方法,因为这是线程体:当CPU调度执行该线程的时候,就要执行的是run()方法中的代码。
step3:创建该类的对象,表示一个线程,调用start()进而启动这个线程。意味着该线程一切准备就绪,随时可以被CPU调度执行。但是CPU是否立刻执行?不一定,要看CPU自己。
1.2、方法二:实现Runnable接口
step1:创建一个实现类,实现Runnable接口
step2:重写run()方法
step3:先创建该实现类对象:mt,根据实现类对象再创建Thread对象,然后启动。
1.3、对比两种创建并启动线程的方式
2、Thread类的常用方法
3、线程的状态
线程的生命周期:5种,6种,7种(不同角度分法不同)。
线程new出来:新建
准备就绪启动:start();
如果被CPU调度执行:运行状态,run()方法
阻塞状态:-->进入就绪
出生-->就绪-->运行-->死亡
4、临界资源问题解决(同步)
多个线程之间存在共享的数据。一条线程执行过程中,其他线程也可以访问,可能会修改数据的值。造成的共享数据的不安全。叫做临界资源的安全问题。同步(synchronized)则是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方法。
同步:原子性操作。同步起来的代码,一次只能被1个线程执行完毕,这个过程中,不能被其他的线程插入执行。
4.1、同步代码块
synchronized (锁对象) { //上锁
//被同步的代码,每次只能被一个线程执行,中间不能被其他线程插入执行
} //锁打开
同步的原理:
对象的"互斥锁":每个对象都可以看做一个锁。有两种状态:打开(默认),关闭。
锁对象:能被同时被多条线程功能访问的对象。
t1,t2,t3,t4--->共同的一把锁头(同一个对象)如图7所示。
注意点:
同步的原理:锁定一个对象。(对象可以和程序无关,但必须是多个线程访问的共同的对象才可以)。
常用的锁对象:
this,创建一个对象,传入进去。
大招:类名.class,字符串常量:"abc"
4.2、同步方法
//该方法,每次只能有一个线程来执行,期间,不能被其他的线程插入执行。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方法名(){
}
4.3、同步的优缺点
优点:解决了多线程之间的共享数据的安全问题
缺点:降低效率,容易“死锁”如图8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