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写反思日记的时候,一共写了4个点,其中有一个点让我延展的越来越深,也深入的了解了更多。然后也去找来了之前的书来看,忽然间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哦,原来我很多的问题困惑其实在书上早已经有了答案,并且那些书我之前也看过,但是根本就忘记了。再次看到他们的时候,我的感受是不太一样的。
其中有一个反思的点是,我发现我越来越喜欢在大自然当中冥想,因为冥想的时候不时也会有路人经过。要是以前的话呢,我肯定会在意别人怎么看,这人怎么坐在这人闭上眼睛在干嘛,而冥想就是要我们专注于当下,嗯,不被身边的任何人影响,哪怕是路人,各种声音我们都沉浸在当下,让它通过不要让他扰扰乱了自己的心智。
然后我就突然联想到之前看到一本书里面一种关于心理学的一个说法,是说如果你害怕什么或者是你想锻炼自己的话,有一个叫暴露疗法,比如说你特别害怕坐地铁产生恐惧的心理,那么你第一次先尝试着去感受一下地铁,你可以不上车,但是你可以在地铁站里面待一会儿。大概意思内容就是说你越害怕什么就越把自己暴露在那个环境当中,然后久而久之呢,你对那个环境就没有那么的惧怕。
然后在大自然当中冥想也是一样,我曾经是非常害怕别人的评价,害怕别人的眼光,当我逐渐的在大自然中那么坐10分钟左右的时候,我发现我有一点点克服了这个心理,因为自己有一点点收获,然后我就想去找这个观点的出处,我就找到了之前看到的一本书《无条件接纳自己》,然后我继续翻阅里面的内容,于是呢,我就发现,我的天呐,这里边的内容跟我最近读的书里面的内容有很多是可以相关联上的,比如提到如何把“我”与“我的行为”区分开来,因为这个问题一直曾经困扰着我。
当我再次翻阅这本书的时候,很多内容是可以跟我现在的点相结合的。你可能当时读它的时候,你没有任何感觉,也没有任何触动,那其实你读完之后,仿佛是对你来说没有意义,因为它没有对你的行为没有产生了改变。
其中有一章节讲到的,是通过情绪唤起实验性的方法能够让我们面对曾经害怕的某个点。虽然那些事情早已经过去了,但影响还在,那我们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呢?
让自己完全非常的沉浸在当时的那个情境当中,还原当时的那个情景,想象自己当时愤怒或者是生气的表情,内心的心理活动。就是完完全全的重现一遍。接下来再去想一想看看自己还有没有那么愤怒,然后每天都这样练习一遍,持续练习30天。
看到这里的时候呢,我就想到了自己过往有一些事情,每一次都会因为这个点让自己不开心或者愤怒。为什么我总是要在同一个问题上卡壳?我扪心自问,看到的是内心的恐惧的,是逃避。逃避什么就越应该去面对它,所以上午的时候我就狠狠地让自己完完全全沉浸在曾经让自己愤怒的那个情景当中,还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30天。
我想通过这种方法让自己学会一种技能,不管是面对不喜欢的人或事,我都能有能力面对它。
因为这个东西得靠练,自己去感知,所以我想试一试,这就是我之前提到的知识它是什么,如果它没有改变你的行为,它没有解决你的问题,那么其实它是无用的,你读了也白读。
想去改变最大的动力是不想再被同样的问题困扰,我想解决掉它。
有些书虽然你很早就买来它了,但是可能没有契机,也没有事件让你去真的触动。
记录、反思真的是个好习惯,它会让我某一瞬间好像能够探索的更加深入一些,更或者说是脑洞大开了一些。
继续共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