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r You:
早呀。
(一)
昨儿不是跟你说,我今天要去喝喜酒吗?
为表郑重,我特地早睡早起(据说这样皮肤不会显得太差,我可不想在一群姐妹们面前显得掉价)。
也是很久不曾在秋日的清晨起来活动了,一边洒扫庭除,一边等待着日出。
想象着,接亲的车队是如何浩浩荡荡,成排地在街上呼啸而过。
然后,从包里掏出好不容易兑换回来预备作份子钱的两百元,不住赏玩(真的,我一点也没觉得它脏),依依不舍,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
(二)
我以前从来不曾这样仔细端详过人民币的。
也许是因为最近整天和设计师待一起,眼睛开了窍吧,此番留意到了许多此前未曾注意的细节。
譬如上头的文字。
巧的是,我正好在听着第一季的《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段志强老师讲到世界文字传播的时候,恰好也讲到了这个问题。
那就和你分享一下我的学习成果吧。
(三)
原来人民币上,不算阿拉伯数字和盲文数字符号的话,一共有五种语言,五种半的文字。
具体是哪些呢?
首先,“中国人民银行”,当然是汉语,背面右上角则是对应的汉语拼音(算半种文字)。
拼音下面,有四种民族语言,都用各自的民族文字书写。
左上是蒙古语文,右上是藏语文,左下是维吾尔语文,右下是壮语文。
这几种民族文字,差别都非常大,右边的藏文和壮文,都是从左往右写的。
左下的维吾尔文,反过来,从右往左写。
左上的蒙古文最特别,本来应该从上往下写,但这里为了排版美观,只好把几个竖着写的单词从左向右排列。
(四)
段老师说,这几种民族文字虽然看上去千差万别,但其实也是有共同点的。
首先,它们都属于字母文字,或者说表音文字,而不是汉字这种意音文字。
其次,也是最令我震惊的,它们竟都来自同一个古老的源头。
那就是3500多年前地中海东岸的原始西奈文字。据说,这种文字至今还没有完全破译。
原始西奈文字从亚洲西边的一头出发,向东抵达了亚洲东边的这一头,演化出今天还在使用的蒙古文、维吾尔文、藏文和壮文。
这四种演化出的文字模样,也正好对应了文明交流的四条不同路线。
(五)
比如蒙古文走的是北路,也就是北方草原之路。
大致历程是这样的:
古代粟特人(生活在今天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交界处一带)的粟特文生出了回鹘文,回鹘文生出了蒙古文,蒙古文又生出了满文。
维吾尔文走的是中路,它的由来,则跟伊斯兰教密切相关(背《古兰经》得会阿拉伯语发音),使用的是阿拉伯字母。
阿拉伯字母往西传到东非,往东先到波斯(伊朗),然后是印度西北部,今天的巴基斯坦,以及中亚地区,最后到新疆。
藏文走的是南路,源头是印度,属于婆罗米系的文字。婆罗米系文字分支很多,像是同属婆罗米系文字的傣族文字,就和藏文很不同。
藏文是随着藏传佛教,从尼泊尔传进,然后藏族人在印度梵文字母的基础上,创造出了藏文字母。
(七)
壮文则不走旧大陆,取道西方大航海时代的新路,用的是拉丁字母。
拉丁字母是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最开始用来拼写拉丁语,是罗马帝国的官方语言。罗马帝国灭亡后,拉丁语死掉,拉丁字母则被英、法、德、意、西等国的语言继承下来。
说回壮文,这可真是一门年轻的语言,它一直到1955年才创制出来,1982年才修改定型。
你会不会觉得很奇怪,为何明明远离西欧,却要选用拉丁字母给壮文创造文字?
段老师说,这类情况,世界范围内比比皆是。
因为拉丁字母是全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字母系统,也是唯一一种在亚、非、欧、南美、北美和大洋洲都有被当作官方文字使用的书写系统。
(八)
如此说来,世界历史上最主要的文字传播过程,基本上都可以在人民币纸币上找到一点线索。
几乎可当作是世界文字传播史的简要目录了。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但文字史却不止是工具的历史,也不只是文字的历史,而总是跟宗教经典、商业契约、行政文书、帝国政府、教育考试制度等紧密相伴。
文字书写历史,文字本身也成了历史。通过文字,及文字记录的历史,我们得以了解过去的世界。
此时再看一眼手中的人民币,觉得它真是不简单。
你有空也可以仔细看看。
祝喜上眉梢,喜不自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