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校友群里,今天特别热闹。大概就是一个小学弟抱怨,现在新人找工作不易,因为现在各种内卷太厉害了。于是,引发了群里的前辈后辈们的许多讨论。
大家都是打工人,其实偶尔发发牢骚也没什么。但是没完没了的抱怨下去,就难免让人反感了。一味的归咎于时代不同了,一边埋怨内卷厉害,一边又想躺平挣大钱。然而,无论哪个年代,其实都没有不劳而获的美事。
师兄里面,终于有人“主持公道”,看到些客观的发言了:
都是这样啦。自媒体渲染现在的阶层固化没有上升空间,好像我们毕业时候就遍地机会一样,好像我们父辈就每迈出一步都是无风险收益一样。
能不能找到好工作,能不能挣到钱,能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归根结底都是看自己。摆平心态,然后去努力。
群里总有人举例,博士生出来工资也没比打扫卫生的阿姨多多少,工科毕业的高材生跟端盘子的收入一样。看到这些话,就烦。一来,特别反感这种对比,职业无贵贱,这么对比是看不起谁呢?
二来,学历高的高材生,找不到好工作,这是自己的问题吧。学历低的求职者能找到好工作,不正说明这世道并不是唯学历论吗?一个人心态不对,综合素质不够,光有个高学历,在面试环节一样会败下阵来。
群里的师兄分享到自己曾经的经历,一开始也遇到了困境瓶颈天花板,但是人家熬住了挺住了努力去想办法解决问题,然后才有了后来的好日子。而在某些晚辈们看来,仿佛前辈们都是一毕业就碰到好政策好时代,仿佛别人的成功都是顺风顺水不费吹灰之力。自己遇到点困难,又嫌弃工厂脏累,又嫌弃工资不高,还受不得领导的批评。既不愿意在一线城市拼搏,又想享受一线城市的生活;建议让他回234线城市吧,相对工作节奏没那么快,没那么累,消费水平较低,可他又嫌弃小城市工资水平低。
虽说,现在确实很多地方内卷得厉害,我也不喜欢这样哪哪都忙碌的样子。一年可以做好的事情非要半年做完,同比增长10%就可以,非要定高目标到20%。其实增速慢一点又怎么样呢?增速是永无止境的,发展是没有尽头的,没有必要把大家都逼到极致去做事情。
然而,纵然是有不合理,但也不是物极必反让自己直接选择躺平的理由。至少,我们可以选择按照自己的速度去做。达不到100分,就定80,甚至60也行。心态积极,保持向上走,纵然走的慢一点,也是每天都在进步。抱怨,永远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过去的这几年,我当过面试官,也当过应聘者。实践证明,高学历或许在某些公司是一个门槛,但它不是决定你录用与否的关键因素。当第一轮简历筛选通过,进入面试环节。除了必备的专业业务能力外,通过现场几个来回的问答,你的语言,你的姿态,你的动作,你的眼神,给别人带来的感觉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你的沟通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是什么水平,在经验丰富的面试官心里,已经有数。而这些(排除那些纯技术岗),是应聘成功与否非常关键的内容。
纵然生活不易,工作不易,还是要经常提醒自己,任何时候,都要心向阳光。多看些阳光的,少想些阴暗的。主要是,不管怎么想,阳光和阴影都就这么存在着,不会因为自己怎么想就多一分会少一分。所以,怎么想能让自己开心些,就怎么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