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初中开始,我就特别喜欢做计划,特别是周末和寒暑假,不需要上课的时候,一早起来,我就喜欢列出一天需要做的事情。
比方说,写几页练字,几张卷子,读几页书,背几个单词。什么都想做,结果经常是一天下来只能完成一半的任务。
特别是寒暑假,做上几天计划以后,内心越发犯怵,更多的任务完不成了。
上大学以后,我就转变了做计划的方式,开始按照时间表列任务。
某个时间段只学一门课的内容,到了时间点换一门课,把时间从早到晚排得满满的。然而一旦遇到突发状况,整个时间表就乱了,需要重新排。
整个学期算下来,除了考试前一个月能够执行得可以,其他时间效率并不是很高,对意志力消耗很大。
当工作、有孩子以后,每天的突发状况更多了,这样满满当当的计划表早已经失效了。
当我看了《稀缺》一书,突然顿悟了。书籍有个例子。
一家有急诊服务的医院,一共32间手术室,每天都排的满满的,但是一旦遇到急诊突发情况需要用手术室就要重新调整手术室的排班,每个人每天都忙得精疲力尽。
后来请来一位顾问,给出的方案是“无论任何情况,永远留下一台手术室待用。”神奇的是效率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提高了不少。
我在做计划的时候恰恰是没有考虑到“永远留个缓冲资源”,让自己陷入了疲于奔命的境地,以至于经常处于“打一阵鸡血,再颓废一阵”的恶性循环中。
于是,我重新调整了自己的时间计划表,只对主要时间的70%-80%做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