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我很喜欢的公众号,每晚更新必看,是个大V,名字就不说了,以防有人说我蹭流量。当然,要真能蹭上,也是我的本事。关键是,这个公众号的作者,是一个人写的文章,对这个说法有的人是质疑的,说不可能,肯定是团队。我不认同,我觉得是一个人写的,因为文笔的风格一致,不仅正文如此,评论区也如此,何况作者说以前自己更年轻时就是写稿挣稿费的,也很合理。每两个月这作者还会发一次求打赏,命其名曰收稿费,这也很有意思。
重点呢,不在这儿,而在于他的公众号,是财经类的。毫无疑问,他的公众号受欢迎,主要是因为提供了有效、真实、有价值的财经类信息,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这就是所谓的核心价值。不过,我作为一个财经小白,照样看得津津有味,无他,就是这人写的东西,值得看,合乎我的口味。
这就是文风了。
我这个人,读东西,读得杂,只要是有好的东西,我的就愿意看看,愿意了解。比如,我订阅的公众号里,既有这种财经大V,也有八卦,有沙雕,也有新华社,有时尚,还有音乐……但是真正坚持几乎每天都看的,竟然是这样的一个号,如果几年前告诉我,打死也不肯相信。
话说回来,文风总是影响一个有阅读习惯的人很大的一个因素。比方说,同样是财经类的,有好几个作者,每天更新的内容话题也几乎差不多,毕竟新闻都是一样的,但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见解啊,而且每个人有每个人表达方式的不同。我偏好的文风,总是言语相对轻松,但说的得有道理,还有语言清晰流畅,排版简洁,无错字无语法标点错误。这样的公众号真实不多。
所谓文风呢,就是文字风格。一个人的文字风格,其实就是一个人的本身的风格。这当中,最最重要的,是真实。所谓真实,我的理解,就是少修饰。我见过一些人,平常相处普普通通,能看出来追求的也是世俗平常的东西,文字却矫揉造作,看不出什么自己的见解,但装饰很多,这样的文风,我不喜欢。这样的人,风格不仅体现在文字上,还体现在其他方面,也是不上不下的媚俗,让人不明所以。
高中时代,余华的书是我最喜欢看的。语言平白,叙述直接,没有什么堆砌,但是看完却让人意犹未尽。这是很难能可贵的。因为看起来平平无奇,但是表达的思想却很深刻,这样的文字背地里是要下大功夫的。这功夫不是下在琢磨文字上,而是下在人本身,要经历,要磨练,要思考。
书名就是文风的一大体现。余华的书,大多简单易懂:《活着》、《兄弟》、《许三观卖血记》、《十八岁出远门》等等。你不会看到什么标新立异的词,看着普通的一个表达,里面却似乎蕴含着星辰大海,大概是这样的感觉。所以看着易懂,实际难懂。
余华曾经说过:“我觉得我所有的创作,都是在努力更加接近真实。我的这个真实,不是生活里的那种真实。我觉得生活实际上是不真实的,生活是一种真假参半、鱼目混珠的事物。”
生活是真假参半,但是文学得是真的,这个真,指的是真理,是真相。所以一个人,若是文字风格是诸多掩饰,那么这人,大概也不是一个会讲真话的人。说话直接会让人感觉可信,让人觉得,他说的是真话。
诚然,这也可能成为某些人的营销策略。
所以风格,可以作为判断一个人的参考之一,而不是绝对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