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天性是玩,我无法想象一个7岁的小男孩,精力如此充沛的情况下,会呆呆的专注学习1个小时、2个小时……但是,在这个超我的监管下,我们如何找到作为父母的自己适合的位置?很多情况下,我们都处在一个焦虑的氛围中,无形之中的对比,让我们忘却了陪伴初衷。
昨天傍晚,在公交车上,乘客比较多,上去的时候,发现尾部还有一个位置,旁边的大妈在闭目养神,在安静的电车里仿佛只能听到每一个人的呼吸声。半昏暗的车厢里,是一种隐隐约约的压抑,也许每个人心底都有点疲惫 。
我让儿子坐在大妈旁边的座位上,我有点担心他背上笨重的书包碰到大妈,看到大妈安然养神,我也放心了。儿子一坐下来,“十万个为什么”开始爆发。
“爸爸,什么是磁悬浮……呃……爸爸,什么车是最快的?”我知道这个小脑袋里又飘出了很多念头,包括磁悬浮列车。
“问题有点复杂……跑车?”
“不是,我给你两个提示。”儿子沾沾自喜又装有权威的对我说,“第一,它是与地铁差不多的,也是在轨道上跑的。第二,我刚才说什么?磁什么?”小家伙得意洋洋的、用古灵精怪的眼神斜视着我。
“哦!是磁悬浮列车!”
“对了!它跑得很快,有两种原理,一是两个都是S极……”儿子又滔滔不绝。
老实说,我真的是听得不太懂,在超我的监管下(这个“超我”怎么越来越像“爱面子”?),我内心平静下来,只希望他能继续讲,绵绵不断的讲。于是,我开启倾听模式,装傻充愣,我感觉我还是装出了崇拜之情。
儿子在公交车上一直问我问题,还考了我几题,没停过,手舞足蹈的。我在想,他的脑袋里有那么多的东西,如何才能专注、安静下来呢?
此外,我不知道他是怎么习得这些知识的,也不知道他是否理解这些知识,在我成长的年代,我也是无法想象这些知识的。与他同龄时期的我,是无法拥有他这样的“硬件”,也没有人能给我这些概念,或者是我本身的蠢钝。新时代,真的是知识大爆炸,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那么,儿子什么样的获取方式才是值得坚持的呢?
费曼博士能保持好奇心到生命的终点;爱因斯坦说,他与一般人无异,只是将童年的好奇心保持到现在。
好奇心才是最重要的!
那天在办公室,儿子好像很努力、好像很专注的做作业,同事过来,看到儿子真在做“1-0-0=?”算术题,迷惑直言:“算这些有什么意义吖?”
这句话也触动了我的内心:是吖!算这些数有什么意义?
每每让儿子做作业,这本不是一个愉快的事情,总是无言的抵抗,那些“有什么意义的事情”的疑惑,在我内心深处有影子,在我儿子心底会怎么想的?
晚上在家做作业的时候,儿子同样也问了一句:爸爸,这“6-0=?”有什么意义呀?
但是,给一本课外书,做一会儿运动,儿子就停不下来。越来越感觉,玩中学,学中玩,是必不可少,更是他的特色!
于是,昨天晚上欢乐时光来了!学习20分钟(这个年龄段专注的时限),玩5-10分钟,效率大大提升!
人生的时间有限,我们是在如何浪费了自己的时间?面对业余时间,有人会想着如何充实它,有人却会觉得十分无聊。充实自己的业余时间,是痛苦的,反熵行为,就像上坡路,是要大量耗能的。无聊,是因为精神层面的百无聊赖,精神生活不够丰富,物质永远不会给到恒久的幸福感。叔本华说,人生就像钟摆,总是徘徊在痛苦与无聊之中。我们为什么要努力?不想太痛苦,更不想无聊吧!
那么,陪伴孩子的意义在哪?不如让浩瀚的知识与丰富的历史画卷滋养孩子的思想,丰富精神层面,懂得是非善恶,懂得选择。
早上吃完早餐,还有45分钟才上课,儿子一边痴腻腻的听着音频,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他都能一下子沉迷进去。看着他傻呆呆的看着窗外,时而紧张,时而欢笑,我没理由打扰他。随后,自己拿了科普漫画书出来,沉迷到不肯放下书本。
“爸爸,什么是癌症?为什么很难治好?”
“爸爸,什么是强迫症(‘迫’字还不认识,读成了‘追’字)?”
……
这些问题也考验了我,我很讲得更低幼或容易理解,或用适合的比喻来表达,真的不容易……
“爸爸,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我不知道儿子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但是,我必须回答,要不然医生的脸往哪搁?“艾滋病病毒入侵人体后,会破坏人体抵抗力,就像一个国家的国防军全部都没了,外面的敌人随时人侵。”
“那是怎么得到艾滋病的?”
“通过血液传播为主……”
“哦!那扎手指验血也是?”
“不是,扎手指验血的针头没有被艾滋病病毒污染,不会传染。那些吸毒的人,用针筒把毒品注入血液里,针筒有艾滋病病毒,然后就传染了。还记得《阿甘正传》的珍尼吗?”
“哦!我记得了,她是感染这个病毒死的!”
“是的。她有两个因素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一个是她吸毒,一个是她有几个男朋友,男朋友把病毒传给他了!”
儿子满足的点点头,蹦蹦跳跳地去上课了。
我不觉得自己说得好,这一刻的表达容不得我去查阅相关文献,这一刻的心奇心也容不得我花时间沉默。我只想让儿子感受到,儿子的每一刻我都很关注,努力给予充足的心理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