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问我:“你这么爱看文学书,不觉得枯燥乏味吗?”
我的回答是“文学是有魅力的,它能使我在尘嚣中静下心来,寻找想要的答案。”
当今社会的浮躁,静心显得难能可贵。不断膨胀的欲望越发使人不断的奔波前行,马不停蹄已让我们疲惫的灵魂无处安放,也让我们追随所谓的物质满足时遗失了心中的美好。
慢慢停下你匆匆赶路的脚步,缓缓抬头看看,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轻轻侧耳听听,缕缕的风声,潺潺的溪流。
如若自然的美好风光无法让你停驻脚步,不妨缓缓的打开一本书,让字里行间质朴的文字洗涤你混沌的心灵,找到属于你的极乐净土。
在这里分享一本我看了一遍不愿再放下,还要再看一遍的书《额尔古纳河右岸》。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能身临其境的看“我”所看,听“我”所听,想“我”所想,细细品读书中的一行行朴实的文字,你会发现用不同的心境看都会有不同的感悟。
书的开篇“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他们给看老了。
如今夏季的雨越来越稀疏,冬季的雪也逐年稀薄了。他们就像我身下的已被磨得脱了毛的狍皮褥子,那些浓密的绒毛都随风而逝了,留下的是岁月的累累瘢痕。”
老人娓娓道来的自述,在看第一遍的时候,我欣赏作者的笔下生花,恰当的比喻犹如强烈的电流冲击着我的感觉器官,在字里行间我好似看到了一张满是沟壑的脸在无力地回首过往,一股透到心底的苍凉油然而生。
在看第二遍的时候,我陷入了沉思,我又仿佛看到了一个承受着岁月洗礼的老人,在经历漫长的磨难后还在一如既往的守着她心中的一团火,一团不会熄灭的,叫做信仰的火。
书中还有这一段“也就是在那个夜晚,瓦罗加给我低低吟唱了一支他自己编的歌,他唱的歌与妮浩唱的神歌不同,是那么的温暖。
清晨的露珠湿眼睛
正午的阳光晒脊梁
黄昏的鹿铃最清凉
夜晚的小鸟要归林
这首瓦罗加唱给“我”的歌,初见乍惊欢,乍的是那余音缭绕的歌声和直扑而来的悠然画面感。久处亦怦然,怦的是那涓涓暖流缓缓地涌入我心间久久无法散去。
在《额尔古纳河右岸》里你还可以看到一幅这样的画面,在遥远的山林里,有一支寻驯鹿逐苔藓而栖的鄂温克人,他们敬畏自然,信奉萨满,他们简单自然,喜欢围着篝火纵情舞蹈,尽情歌唱,豪情喝酒。
他们抬头能看到皎洁的月光和满天的星辰,低头能看到叮咚清澈的溪流和活泼欢快的鱼儿。一座座连绵的大山和一棵棵葱葱的大树随着一年四季变换色彩,五彩斑斓,漂亮极了。
这本书带你感受自然的鬼斧神工,也让你感恩自然的无偿赠予,带你感受萨满的神奇力量,也让你敬佩萨满的无私奉献,带你感受人物的爱恨情仇,也让你体会人物的人生百态,带你感受生命的无常,也让你体悟生命的真谛。
再引用书中的一句话“故事总要有结束的时候,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尾声的。”
故事接近尾声了,我们还并未结束,人生无常,珍惜当下,与书相伴,执此一生。
书中妙笔生花且引人深思的句子太多了,每个文字都跳动着它该有的音符,你可以沉浸其中,找到属于你的人生乐章。
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曾说过:“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时刻给你回报。不读书就像没有吃饱饭一样,精神上是饥饿的,读书让人学会思考,让人能够沉静下来,享受一种灵魂深处的愉悦”
读一本书,读一本文学书,它是精神上的食粮,是心灵上的寄托,也是你人生路上的良师。
文学的的魅力在于拆开来它是平淡无奇的文字,合起来却可以引人深思,它是天然的,脱俗的,质朴的。
书中那细腻的文笔能带你走入作者营造的世界,去感受一个个小人物的人生百态。你可以看到生活总是这样,不能让人处处满意。只有尝过生活的苦,才可以体会到生活的甜。
文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快节奏生活的我们根本来不及思考,常常会忽略生活中的人和事。我们可以在文学中感悟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多一些生气。
你可以静下心来细细品读,文学是有魔力的,初看是是无味的,再看或咸,或苦,或甜。尝尽百味人生,做不被定义的你。
笔名:大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