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男轻女可以到什么程度
文 / 凉爽
知乎有个问题:父母可以偏心到什么程度?心理伤害有多大?
截止至2019年3月13日,底下有一万两千多个回答。
其实挺寒心的。那么多人都经历了父母的偏心对待。最近很热的电视剧《都挺好》女主也一样。
截止至2019年3月12日,豆瓣评分达8.4
《都挺好》是目前今年评分最高的国产剧。
有人说,认为这部电视剧过分夸大、不合理又不真实的人,在生活里都是幸运且幸福的。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但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有多少人一辈子都活在亲人的羁绊里永远无法逃离?
还在上高中的苏明玉,回家还要帮二哥洗衣服,为了凑大哥出国留学的费用,把临近高考的明玉房间卖了,为了二哥找工作,再卖了一间,为了二哥结婚买房,又卖了一间,最后二老说可以和他们一起住,不愿意就在院里搭个床;
妈妈嫌学费太贵,明玉只能放弃清华梦想,去了能拿补助的普通师范学校上学,但二哥想去旅游,母亲毫不犹豫地赞助他 2000 块,二哥不学无术,母亲都要找人托关系花钱给他买学位,买工作;
饮食上天差地别,早餐从来不配拥有鸡蛋和火腿,不配拥有牛奶果汁,中考也不配拥有妈妈买的复习资料……
是不是似曾相识,《欢乐颂》里樊胜美不也是这样吗?
在大城市租房子打拼的樊胜美不仅要赡养家里二老,还要帮哥哥还赌债。实在想不出方法凑钱了,还被母亲骂没良心、忤逆、白眼狼。
樊哥哥而立之年已过,有妻儿却无事业,房子都是家里给买的,在父母的眼中,生了儿子的樊哥哥才叫孝顺。
樊胜美:
我是不是你亲生的呀
每天从我这儿抢钱给你儿子
樊母:
我给我儿子怎么的
我儿子没像你这么没良心
什么活该啊 你个白眼狼啊
这种没有边界感、逻辑混乱、不讲道理的事情在中国家庭里随处可见。姚晨饰演明玉所在的那个家,就是所有典型的矛盾和问题的集大成者。纵使生活一地鸡毛,也要坚持笑着说——“都挺好”。
很多人以为这只不过是电视剧,但其实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有人生活在阴沟里,但渴望仰望星空
都21世纪了,“重男轻女”依然是某些角落里的普遍现象。不管你学历多高、年薪多富裕、社会地位多高,“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作为女儿的你最后也只能是别人家的媳妇,家产遗嘱你没资格分一杯羹,可能还“需要你养老”。
以下案例来源于几位求助者的真实分享,皆征求了求助者许可。
1、我父母是典型的重男轻女思想,为了生弟弟,我连名字都是“招娣”(谐音:招弟)。以前就不说了,最近弟弟也到成家年龄了,我妈让我给弟弟出二十万首付买房,我出了。半年后妈妈又质问我为什么不帮忙月供,弟弟那么辛苦。其实我自己刚成家不久,正在备孕期间,情绪非常不稳定,而且我自己家庭开支也很大负担,现在妈妈整天打电话骂我,我真的很无语。
2、我的父母一直很偏心,但我知道他们不是不爱我,是他们爱我比爱弟弟妹妹少。父母偏心,也就算了,最难过的是他们还一直说自己“一碗水端平”。我总是要当那个照顾大家的人,支助弟弟妹妹上学,负担生活费。我想如果我将后结婚有了二胎,我会很努力的给他们一样的爱,不会因为男女或者大小就偏心于谁。也会努力地教好自己的儿子,让他学会尊重女性,爱护女性,做一个正直善良的男人。
3、哥哥89年,没考上高中,混社会,哥哥去舅公厂里工作,觉得工厂辛苦,一年后托人关系去政府街道办做临时工,一个月三千,但每天都泡吧。我是妹妹,92年出生,考上重点高中,奶奶和爸爸却不让读,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嘛。考上了转到职业中专。中专毕业后来广州打工,从文员做起,一边工作一边自考,后来拿到本科文凭。工作快十年了,我在一家出名的汽车配件公司当经理。哥哥买房,奶奶和爸爸叫我出十五万,爸爸妈妈出三十万凑成首付,我当然不想给,爸爸奶奶轮流骂我,有家都不敢回。我一回想当初上高中上大学的事情,就恨死他们。
以上案例都是真实存在。
多少人一直抱怨着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影响和伤害,却无从解决。有觉察能力和幸运的人可以通过求助心理咨询来调整对家庭成员认知和情感表达方式,从而改善家庭关系。但绝大多数拧巴的人,宁愿选择逃离、冲突、与自我和解,也不愿意跟家人沟通。
全世界的人生来就无法自由选择亲人,但中国式家庭,好似大多仅靠着血缘一脉相连,被绑在一起,互相羁绊却没有真心。
《小偷家族》里讲述的是一堆毫无血缘关系的人们抱团取暖,成为一家人的故事。后来“小偷事件”和“拐卖事件”曝光后,小女儿玲玲拒绝回到原生家庭,她最想留在“小偷家族”中。比起虐待玲玲的亲生母亲,同样遭受过家暴的信代更懂得爱,更有资格成为母亲,即使她没有生育能力。
有血缘可能是伤害;惺惺相惜反而是治愈。
玲玲选择和信代成为家人,这种家庭性质的羁绊,与血缘无关,但比血缘关系更牢固。
但这也只是影视剧作品。
豆瓣9.6高分日本电影《人生果实》,是一部讲述87岁奶奶和90岁爷爷陶渊明式生活故事的纪录片。退休几十年来,一直自力更生、自给自足。有弹幕质疑为什么这么大年纪不跟孩子一起住。
因为国情不同。因为国情不同。中国的老年人大多习惯了依靠子女生存,如果教子无方、孩子不成器、家门不幸,最后只能在忧虑和抱怨中度过晚年生活。然而,很多老年人还渴求子女对自己年迈时的关爱——认为依赖子女是必然且合理的。但现实却是,要么年迈之时仍要插手孩子的生活,一般也有心而无力。可以说,很多人一辈子都不曾为自己好好活一把;要么给予子女过度的控制与压力,适得其反,最终真心不再,孤独终老。
父母偏心或者重男轻女,其实有迹可循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人类和社会发展学教授凯瑟琳•孔戈尔研究发现65%的母亲和70%的父亲都承认自己更偏爱某一个孩子。因为刻意掩饰,现实数据可能更多。
从进化论和动物本能来说,偏心确实有迹可循。偏心不仅仅只是人类所为,动物世界也是如此。父母往往偏爱那些优秀基因携带者,因为这些孩子有更多的机会生存下来,把优秀基因代代相传下去。
一般来说,老大显然比年幼的弟妹更容易存活,因此父母可能更愿意偏爱老大。除此之外,人类还有偏爱弱势的一方的本能。“会哭的孩子有糖吃”,用弱小无助来换取父母更多的的关注,也是生存技能。
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的矛盾?
1、认同父母
当你觉得自己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时,你要知道你的父母可能也有不幸的童年。
他们受到了养育者不好的教育,在他们心里留下了伤害。如果没有觉醒,我们就是代际传递的对象。
2 、接纳自己
无论好坏,过去的经历都已经成为了我们生命里的一部分,这终究会过去的。放下对父母的恨,开始与自己和解。如果你觉得无法自我调节,需要外界帮助,建议找专业靠谱的心理咨询师。
3、倾诉
最佳的解决问题方法是和父母坦诚沟通,接着交给时间。
4、界限与边界感
如果父母拒绝改变,就尽可能和他们保持一定的界限。建立自己的边界感。
决定我们的,从来都不是原生家庭。接纳不完美,才能创造全新的自我。
Reference
1、陈建午, 张娜. 浅析“重男轻女”的社会现象[J]. 时代金融, 2015(6X):301-302.
2、赵郝锐,童辉杰.原生家庭的代际影响[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126-129.
3、赵郝锐. 大学生心理适应:原生家庭的影响[D].
4、周雷. 亲密的边界:西南中国的感官王国[J]. 中国研究, 2014(1):18-34.
—— 今日作者 ——
凉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