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种性格长大后一定会吃亏的!”小时候,旁人总这样对我说。进入职场后,我也确实曾因为不善社交很难融入到同事当中,和领导交流经常怯场,在工作中碌碌无为,难以被别人发现。
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样,性格内向,不善交际。但是,像我们这样就真的无法发展出良好的职场社交吗?
其实不然,外向和内向只是人的性格特点而已,不存在哪个更好。前者由于善言辞,也许在工作中更容易左右逢源、如鱼得水。但和后者相处久了,也会发现他们是“宝藏”:善于观察倾听,做事也更加努力专注。
但在职场上,我们无法避免和他人交流沟通,内向的人也应学会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让自己的优势在职场得到发挥,不至因他人的误解而被埋没。
对于内向型员工,学会以下几点,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职场社交问题。
一、 过硬的专业能力,为职场社交打下根基
不管是外向型还是内向型,过硬的专业能力是进行一切职场社交的基础。
小A:经常和同事打成一片,对领导的各种应酬也是有求必应,但是一到安排任务时就傻眼,找理由推三阻四,就是做不出名堂。
小B:平时寡言少语,很少参加同事聚会,但是公司安排的任务都能出色的完成,方案总结都详细并无可挑剔,同事抛出的问题也能完美应答。
如果你是领导,你会更喜欢哪一个呢?
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小B。的确,职场社交很重要,但是当你专业能力不够扎实,谈再多的人际关系都无济于事。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里,初入职场的罗子君交不到朋友,还遭遇同事嘲笑,尴尬到难以自处。然而久经沙场的贺函这样告诉她:“现在做到韬光养晦很重要,做好自己的业绩,任人评说,你的业绩做好了,自然会有人来成为你的合作伙伴。”罗子君转换了思维,专心拼业绩,后来成功逆袭为业绩第一的明星员工,也获得了更好的工作机会。
可见,只有在专业能力和业绩的基础上,你的社交才是有效并高效的。
所以在处理职场社交之前,不妨先沉下心,认真工作、努力提升自己。当你的能力足够强大时,即使不主动进行社交,周围的人也自然想靠近你。
二、 心中有准备,社交沟通更自信
内向的人在跟别人交流时,往往容易紧张羞涩,忘记要说的内容,从而影响进一步的沟通。尤其是遇到向领导汇报工作的场景,由于员工日常并没有太多的机会让领导通过沟通了解自己,因此工作汇报的机会,就成了职场社交的重要环节。
如果你是一个内向的人,日常不善言辞,但一定要抓住工作汇报的机会,展示自己的自信、专业,让你与上级的社交进入良性循环。
第一, 完备的材料,成就自信的气场
我从前是这样的人,明明工作做得很好,但是一到开会总结就张不开口,或者一张口就容易出错,总是克服不了紧张的情绪。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你同领导交流时容易遗忘沟通内容,不妨提前写下来。在独立的环境中,由于心情放松,也更适宜反复推敲用词。
通常,领导都喜欢员工进行思路清晰、语言简练、结果明确的工作汇报。因此在写材料时,需要注意内容的前后逻辑,有落地的方案、明确的结果导向,以及充分的数据支撑。
完备的材料,能方便你在事前随时翻看,减少遗忘的可能性。而且由于材料的存在,你会更加有底气面对接下来的沟通。
一个人沟通时的自信气场在职场社交中具有毋庸置疑的影响力。
第二, 反复预演,呈现专业的形象
所谓熟能生巧,交流容易紧张的内向型员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交流的场景不熟悉,没有形成惯性。且不说实际的专业水平如何,交流中磕磕巴巴,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菜鸟”。
演讲教练程龙,在学习演讲以前,表达能力特别差,据他自己说,也是一开口就紧张。他克服的方式就是上台前反复预演,即使现在参加的公开演讲次数越来越多,他也依然保留这个习惯,不打无准备的仗,任何话题从他口中道来,听者似乎都能感觉到某种专业度。
同理,我们在与领导交流前,可以预演过程、熟悉材料,设想中途会遇到的状况,并列出对应的解决办法。一定要反复练习,直到大脑对各种情况的反应已成为惯性。
任何专业形象的基础,都是流利表达,如果你不能立刻做到游刃有余,至少要学会提前反复演练。
三、 不卑不亢,注意职场社交“生存法则”
过硬的专业能力和提前的充分准备,可以从本质上改善我们的社交状态,但内向型员工还需要注意几条既定的“生存法则”。
第一, 态度诚恳,虚心求教
工作中除了能力,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态度。
我的朋友在刚入职场时,由于性格原因,不善于和同事沟通。但是遇到问题的时候,她懂得适时进行虚心的请教,对于大家提出的合理工作需求,也会诚恳的给予帮助。久而久之,同事们了解了她的为人,对于她的性格就不那么在意了。
内向型员工虽然不善于交流,但只要保持诚恳谦虚的态度,很多问题就容易得到解决。
第二, 学会拒绝,有的放矢
保持诚恳,帮助他人,这一点在工作中非常重要,但也是有限度的。我们并不是让大家一味地帮助或讨好他人,这是内向型员工很容易产生的职场社交误区。
小刘是个老好人,同事们总让他帮忙,打印、做表、甚至是接水,他都一一应承。时间长了,大家都习以为常。有一次小刘因为太忙想要拒绝,同事就开始说他:之前都帮了,为什么现在不帮?小刘碍于面子,只好硬着头皮接下来。结果不仅加班帮同事干活,自己的本职工作也没完成,还遭到领导一顿批评,得不偿失。
帮同事无可厚非,但要在保证自己工作的前提下,有选择的帮忙。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合理拒绝他人的请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误正事。
第三, 保持距离,自我独立
职场如同江湖,有人的地方必然会有争斗。相比起某些人喜欢抱团站队,内向者的“不合群”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自我保护。
学者苏珊·凯恩研究了大量内向者,她总结道:“内向者天生善于把注意力集中于内在的精神世界。他们善于将外部信息进行整理吸收,变为自己的内容,而不是简单地全盘接受。”
这说明,内向者反而在一些需要创造性的工作上更有优势,至少“坐得住”,他们的不擅长交际、不合群并不是坏事,不需要时时刻意地去迎合团体,改变自我。
某些极为自律的人,甚至会在特定的时候刻意与群体保持距离。比如比尔盖茨,他每年都要进行两次“思考周”,远离城市,去自己的湖边小屋,用大段的完整时间读书、思考。
李敖也曾在节目中说:“我是单干户,我不与朋友交往,但是我自己很用功,每天工作十六个小时。”
即使这样,也并不影响他们开展有益的人际交往,他们只是维护了自己的独立精神。
罗永浩说过:外向的人也许会左右这个世界,但是内向的人才会创造世界。
内向和外向只是两种不同的“个性”,它并不能判定我们是否优秀。内向型员工在职场社交中也有许多优势,更加细致入微地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以润物无声的方式照顾对方的思想,并默默完善自己的工作。请再自信一点,也许你不经意间就会一鸣惊人,从无名小卒成为大家眼中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