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八天假期,就这样不知不觉溜走了,现在盘点这些天的大事小情,一直萦绕心间,让我不间断思考的,不外乎三个——
一个是对孩他爹游戏上瘾的发飙;
一个是对自己这两个月来健身运动的反思;
一个是对儿子学习活动的敦促。
这三个事项,合并同类项,可以找出他们的关键词——瘾。
为什么?反观这些事情——
孩他爹这些天沉迷棋类游戏,可以说戒瘾是首当其冲;我的健身尽管每次都是在被教练“虐”,却是处于慢慢成瘾阶段;儿子的学习呢,正处于排难攻坚阶段,我现在是巴不得让他上瘾。
突然发现,上瘾,成瘾,戒瘾不就是“瘾”的三个阶段吗?遂开始探究“瘾”的知识,没成想,还真的是受益匪浅,于是乎,就有了下面的这篇小文,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尝试用学到的知识解释我们仨上瘾,成瘾,戒瘾这三种状态。
“瘾”是什么
吴伯凡在10月2日的一期《得到》节目《瘾的形成机制》中的界定是——
“瘾”是对外在刺激的一种强烈依赖性:生理和心理上形成了某种受体,这个受体需要另外一种因素跟它合成一种效果,而这种效果一旦合成,就能给你带来快感,你因此会对那个外在刺激形成强烈的周期性期待和依赖,这就是瘾。
无独有偶,万维钢在《得到》7月3日的一期节目《盗火3:主动操作大脑》中也提到成瘾这种现象——
玩家在游戏过程中处于一种叫做“心流”的状态。所谓“心流”,就是指一个人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情,有一种高度的愉悦感,并且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不愿意中断。这样的心流体验往往被认为是成瘾。
“瘾”形成的原因
从低级到高级,《盗火》把“心流”总结成一个一步一步深入的过程。
当你进入工作状态,“心流”的前兆是大脑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这两种激素。它们能帮你集中注意力,提升敏感度。
等到你进一步深入,大脑会分泌“内啡肽”和“花生四烯酸乙醇胺”(也叫“大麻素”)这两种激素。它们的作用是减轻痛苦,你的不适感和压力都减弱了,这将进一步让你集中注意力。
当你真正深入到极致的时候,大脑会分泌“血清素”和“催产素”,这两种激素让我们感到和平、幸福、充满信任感,正好有利于把信息综合起来处理。
为什么我们在心流状态中做事会感到毫不费力,还充满愉悦感?因为前面提到的在心流不同阶段出现的这六种激素 —— 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内酚酞、花生四烯酸乙醇胺、血清素、催产素 —— 都是带来愉悦感的激素。这就是为什么心流会让人上瘾!
好了,现在知道为啥游戏会这么让人上瘾了吧!
那么,如何戒掉游戏瘾呢,专家也给支招了——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说,最简单的办法是跟容易上瘾的东西隔离。写到这里,我希望亲爱的孩他爹能有所体悟。
现在开始解释为啥我的健身瘾能够得以确立。
按照吴伯凡在《瘾的形成机制》中的观点,我们可以理解为“特殊的自虐是真正的内驱力”。人体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微型的毒品工厂”,会制造一些小剂量的毒品来减少痛苦、制造欢乐。驱动人的行为的是两种:外驱力和内驱力,内驱力又分为快感、欲望和意志力。
比如,拿我现在进行的健身活动来讲,开始我仅仅是从理智上认为健身会让肌肉变得紧致,促进产后体形恢复,但是真正开始健身了以后,每次运动量都是令人筋疲力尽,可是每次都是在咬牙坚持,就是“意志力驱动”。这样积累了一段时间,大概是一两个月的时间吧(实践证明,最初开始的这两个月确实是个门槛,许多人都止步于这两个月之前)。
就在这两个月期间,人体的那个小型毒品工厂开始运转,分泌多巴胺,让你在健身的时候产生一种快感——这种驱动力是真正的内驱力:前面是“我的理智要我健身”,当达到一定境界的时候就会变成“我要健身”,通过某种程度的自虐形成了身外人难以理解的那种快感。
在这个意义上说,让我们入迷、痴迷的事情,不过是特殊的自虐——我们从自虐里感受到快感,就是“必要的自虐”。如何从“外在的强制”,到“内在意志的强制”,最后“欲望本身成为你的驱动力”。
虽然健身刚开始觉得痛苦,但是后来,这种痛苦会产生一种毒品,让他的阿片受体跟多巴胺、内啡肽进行结合,产生一种外人不能感受到,也不能理解的快感。
如何利用“上瘾”
主流的观点认为上瘾不好,但是现在我们搞清了上瘾的原因之后,就可以好好利用它为我们服务。比如,怎么能让孩子对学习上瘾?为什么孩子都爱玩不爱学习?因为玩的快乐立竿见影,学习和工作是长远有利。
玩游戏、看小说虽然也有心流活动,也是全神贯注,但那是被动的。被动的全神贯注是设计者们设计出来的,它使得人们兴奋上瘾。换句话说,这时候并不是你在控制自己的注意力,而是他人设计的套路在控制你的注意力。而主动的全神贯注则是自己作为设计师设计出来的,它需要让自己兴奋上瘾。
在培养孩子学习上瘾的道路上,不妨借用自己健身的经验体会,来些“必要的自虐”,从“外在的强制”,到“内在意志的强制”,最后“欲望本身成为自身的驱动力”,相信娃儿会有新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