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行随记

9月的最后一天,上午三个会议连着开,从九点到十二点半。下午请了假,逃离一般,提前半天进入双节假期模式。

G55二广高速

所有的长假,就如同年底工资奖金一起发一样,感觉挺多,其实就是朝三暮四,桃子就那么多。

但假期还是得用起来,牛马一族,对那些惦念了许久的地方, 也只能是在假期亲近。

第一个目的地是北齐壁画博物馆,坐标太原。沿呼朔高速、二广高速直达,途经朔州六郎山、忻州雁门关、滹沱河。

“六郎山”位于雁门关北麓,名称源于北宋抗辽名将杨业长子杨延昭(杨六郎)的传说。

六郎山属管涔山余脉(吕梁山脉分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北宋防御辽军南侵的前沿阵地,杨六郎率军驻扎于此,修筑城寨抵御辽军,曾以泼水结冰战术退辽军,辽人因敬畏称其为“杨六郎”,意将他比作天上北斗第六星(天狼星)下凡。

当地人便称其驻地为“六郎城”,后演变为“六郎山”。

儿时杨家将连环画里的人物在经过六郎山隧道时模糊地具象化,千年前古战场,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杨六郎,在这片土地上曾怎样与辽兵对峙,守卫疆土?

六郎山隧道过后,约100公里左右,便看到高速路上雁门关的指示牌。

雁门关,恒山与吕梁山的分界线。

重峦叠嶂的两山对峙如门,相传每年春来,南雁北飞,口衔芦叶,飞到雁门盘旋半晌,直到叶落方可过关,故称“雁门关”。

雁门关,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所谓“天下九塞,雁门为首”。

一座雁门关,半部华夏史。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见证了中国3000多年的战火狼烟、鸣金击鼓、军旗绵延、杀气凝云。

推行“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开辟雁门郡,与廉颇齐名的战国名将李牧在此大破匈奴,秦始皇派蒙恬从此出关北伐匈奴,王昭君经此出塞,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驻守于此,唐设关城防御突厥,后周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宋代杨业父子率军击败辽军。明代于比抵御蒙古侵扰,清代晋商经此贸易,明清也是山西人走西口的通道。

鬼才李贺笔下的《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说的不只是唐朝的沙场景象,不变的征夫君将,转换的只是时间与旗号。

兵千年器的寒光与塞外不变的荒凉,昭君与走西口百姓的离愁,沉淀了华夏第一关的厚重。

雁门关景区位于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 ,那里有自东向西横贯代县全境的滹沱河,滹沱河与雁门关分别位于县城南北两侧。

滹沱河是海河流域子牙河系两大支流之一。滹本为呼或滹,即呼啸之意,沱即滂沱。

滹沱河,在地理上流经晋冀两省,由山西高原东下突入平原,纵坡陡峻,水流湍急,以泥沙多、善冲、善淤、善徙而闻名,经常泛滥成灾。因此,历史上称作恶池、滹池、滹沱。但它也是河北平原的缔造者之一,是石家庄主要水源地。

在历史上从刘秀冰渡滹沱河绝处逢生,曹操的军事运河,唐朝李晟筑堤治水,到宋抵御契丹骑兵的重要防线,滹沱河用它日夜不息的流淌,默默书写着一段段的“帝国兴衰史”,像雁门关一样见证了这片土地上一次次的惊心动魄和一幕幕苍生维艰的悲喜剧。

滹沱河流经晋北地区,穿越太行山脉进入河北,成为石家庄的母亲河。与其同发源于山西省忻州的另一条河是汾河,是太原的母亲河。

有河流的地方,往往是文明的摇篮。如汾河流域的西侯度遗址、丁村遗址等。北齐国都定在邺城,但皇室在太原(晋阳)保留了官僚机构和一定规模的军事力量,所以太原当时是北齐帝国的“陪都”,所以才有了北齐高官徐显秀和娄睿等视死如生墓壁画。

目的地之一,北齐壁画博物馆,便是依托徐显秀墓原址建设的全国首座墓葬壁画专题博物馆。

北齐这个存在了仅仅27年的南北朝时期北朝政权之一,国祚短暂,但文化上承后魏、下启隋唐。一眼千年的壁画在千年后成为丹青绝唱,期待开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