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期末,各个学科都进入了紧张而有序的复习阶段,大家复习的方法大多是一边复习一边测试,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另一方面以考代练能让学生在错误中不断的成长。
但有些同学对于有些题型是一错再错。老师们开始抓狂,这些题我都讲了一百遍了,他们还是不会,我真的是没有办法了。专家说的“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让他们来教教试一试。
平时教学课堂很重要,最后的复习课的补漏查缺是关键,根据我教多年来的数学经验,谈一谈我的复习技巧。
一、基础知识是关键
其实考试不仅仅考试的是学生,更重要的是让老师看到课堂上还有哪些知识点没有给学生讲清楚。学生不会做的题,我们应该从根源上查找原因,通过考试老师们能看清楚学生错题的地方,大部分是在基础知识。比如,我教的是数学,每次遇到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几何证明题时,学生不知道该填什么,我慢慢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每一步我们应该填的是由上一步得出来的结论。但是学生还是不会,我仔细的观察忽然间明白了,原来他们的元认知出现了问题,他们连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都分不清,所以根本就不会用判定和性质。
二、纠错方法不对
每张卷考试过后,老师们都是匆匆评卷。利用一节课把学生的错题讲评结束,甚至下课时间到了,老师们还在滔滔不绝的赶着把最后一道题快速讲完,希望学生下课后把错题补一补。先不说真正听懂课的有几个?学生在试卷上用红笔批注的错题仅仅是抄了一遍,没有经过大脑思维的活动做的题,下次考试这个类型的题,这次错误的同学下次依然还是不会。郝晓东老师说:“讲就是最好的学。”错题的纠正应该是教师讲过之后,让学生再给同桌讲,然后自己再给自己讲一遍,最后再书写一遍,这样一道错误的试题进行了三遍,学生第一遍可能慢。慢慢的速度就很快了。最后同类型的题再做一到两道,这样纠错才最有效。每周一定要再给学生一节时间把自己的错题进行复习回放,这是记忆在和遗忘规律作斗争过程。
遗忘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忆,或者错误的再认与忆,是一种记忆的丧失。遗忘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前者指在适宜条件下还可能恢复记忆的遗忘;后者指不经重新学习就不可能恢复记忆的遗忘。
遗忘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遗忘的进程不仅受时间因素的制约,也受其他因素的制约。学生最先遗忘的是没有重要意义的、不感兴趣、不需要的材料。不熟悉的比熟悉的遗忘的要早。人们对无意义的音节的遗忘速度快于对散文的遗忘,而对散文的遗忘速度又快于有韵律诗。这样,我们就应该知道老师们苦口婆心“及时复习”的教导不无道理。越是及时复习,我们遗忘的东西就会越少,我们的宝贵时间也就节约得越多。
三、讲的方法不恰当
教师往往认为很简单的知识,学生怎么就不会了呢?我们带着烦躁的心情匆匆说了又一遍,大家试想一下,在讲新课那么慢的速度学生都难以掌握,现在教师的烦躁情绪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传递给学生一个我怎么就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有的时候讲题时用同样方法讲多遍,不如用不同的方法讲,学生或许会对某一种方法能够适应。
有的时候讲题时读题、找关键信息、建模、甚至问题陷阱,教师代替学生分析,而把最简单的计算让学生去做,这样,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是不完整的,关键环节是弱化的,考试出错再正常不过了。
切记:快速讲多遍,不如步步讲清慢慢讲一遍;用一种方法讲多遍,不如用多种方法讲一遍;一定要让学生完整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试错中成长。
四、纠错不到位
老师要求学生纠错,学生纠错本上补了一遍,如果没有用红笔标注自己的错误原因,自己当时的思路在哪些方面出了问题,比如有理数的运算出错误,是去括号的时候没有考虑到符号还是没有用好分配率,用红笔写明错误的原因,印象会更深刻,小小的一个红笔原因说明才是纠错的重中之重。
小题当做答题来纠错,一个小小的填空和选择里面的陷阱和分类讨论不能忽视,它是大餐前面的小菜,虽然小巧但是考试的知识面很广,所以小题要求学生纠错时补成大题,一定要有详细的步骤,学生才会有完整的思维过程,他们理解的更深刻。
正如一位老师的观点:从懂到会,从会到对,从“对一次”到“次次对”需要“学而时习之”。这中间注定要有一个“练习一出错一纠错一熟练”的过程。
我想用北京十一学校高级教师朱则光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
遇到讲过学生还错的情况,教师要自问:
第一,我上一次是怎样讲的?讲的效果怎样?我这样判断的根据是什么?
第二,让学生从“懂”到“会”从“会”到“对”,从“对一次”到“次次对”,我的做法是什么?
第三,上次错、这次又错的学生有哪些?两次错因是否相同?上次对,这次错的学生有哪些?为什么?
第四,我对学生改错的要求是什么?是否足以让出错的学生纠正自己的理解?
2021年1月13日
从懂到会,从会到对的距离有多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红顺视点]新学期普通生源学校提升教学质量三策略一一落实习惯、狠抓常规、务实合作 引导学困生树立:不放弃文化课学习...
- [红顺视点]:普通生源学校(教师)提升教学质量三策略 在我的实验校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会上,我围绕作业练习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