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读得越多,行动要越多!

   今天教到了《迢迢牵牛星》这首诗,这首诗是东汉文人的五言诗的经典之作,说到东汉文人,这个群体生于动乱年代,空有一腔热忱却无处施展,战乱的频繁,让他们更多地去思考生命的本质,感时伤世,感叹离别,感喟生命的短暂。“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这是当时很多文人内心的写照。

蒋勋说:这些文人充满哀伤的思绪,除了和当时社会背景有关,也是因为这些文人的行动力萎缩,活在想象的世界里。

而对照《诗经》,这里边大部分的诗是来自民间,来自老百姓们的日常劳作、日常生活,他们的诗歌里边,很少有那种触及生命哀思的东西,很少去思考“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些哲学问题,很少去思考生命本身,他们的眼里心里,都是当下的劳作、当下的日子,劳作累了,就唱一首诗歌,以解疲乏。蒋勋说,他们的诗歌里,很少有苦的东西,更多是一种兴奋的情绪。

比如,今晚看了《诗经》里的一首诗:《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这翻译出来就是: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来。采呀采呀采芣苢。一片一片摘下来。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来。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表襟兜起来。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

一看这翻译,我就笑了,这感觉像一首儿歌,太简单了,但也太欢乐了,一群妇女在采集车前子,边采边唱着明快而优美的短歌,读着这首诗,感觉生活的新鲜欢闹扑面而来。

劳作着、活动着,生命变得踏实而喜悦。

我越来越喜欢这样的生活方式。积极做事、积极投入生活,生活,会少了很多阴郁和悲伤。

我曾有好几年时间,喜欢一个人静静呆着,不太喜欢热闹的地方,也不太喜欢和太多人打交道,也不喜欢劳动。特别是当劳动占据了我的读书、思考、发呆的时间,我会觉得很烦躁。

一个人的时候,经常就看书,然后就陷入一个人的思考,也不喜欢找人讨论,可是我发现自己满脑子想法,但总是没办法把它付诸行动,想得越多,就越没办法行动,越没行动,整个人就越容易消沉、失落。那些消极的情绪就不断滋长起来了。

只看书、只思考,而不做任何行动,其实是一件蛮危险的事情,因为书看多了、思考多了,思维也变得复杂起来了,若你不曾行动,就永远活在想象当中。

武志红说:思维,是会编故事骗人的。比如,你未上台演讲时,你会编各种失败的画面。若你未曾行动过,那么你就永远活在自己编织的故事里。

所以,一个人越是经常看书,越应该关注现实、关注外界;一个人静的时间越多,动的时间也应该越多;独处的时间越多,与人交流的时间也得相应变多。这样,生活才会处在动态平衡当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诗经详解(一) 关雎 先秦:佚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汉唐雄风阅读 9,785评论 0 41
  • 采采芣苢 ——一念之间的贫瘠和丰盛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云何_如是阅读 4,649评论 0 0
  • 作品原文 采采芣苢⑴,薄言采之⑵。采采芣苢,薄言有之⑶。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⑷。采采芣苢,薄言捋之⑸。 采采芣苢,...
    至简从心阅读 10,391评论 23 47
  • Last weekend,I took a bus from Chengdu to Luzhou ,a small...
    lililily9阅读 2,312评论 0 0
  • 转眼《欢乐颂 2》已经播出快一半了,假期你有没有和小编一样追剧从天黑到天亮,感觉不用睡觉! 小编想,这部电视剧这么...
    Dr灬Francis阅读 2,64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