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文字,我和它的还是有一段渊源的。
我开始讨厌写作是在初中的时候,每次语文课最害怕的就是听到老师说“我们这周末该写一篇作文了”。我记得当时的语文老师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女大学生,没有任何教书经历,也像许多刚毕业的女老师一样,在课堂上被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气的哭鼻子。都说年轻的教师因为年轻更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上课方式也更新颖,而对我而言,这个新老师的语文课还没有那个已经秃顶的老头讲的一板一眼的物理课有趣。虽然这个老师人很好,性格属于比较温和,我也不讨厌她,但是她的课堂的确是让我对语文这门课程越来越反感,特别是写作文,甚至是一听到作文这两个字脑袋里就轰的一声,有一种天崩地裂的感觉。而且我也承认那是我的写作功底极差,再加上自己看书一目十行,课堂也没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虽说写出来的文字不像是流水账那样,但也是语言做作,毫无美感,就像是硬挤出来的东西,十分不流畅;这也是我讨厌写作的一个原因,自己写的东西自己都看不下去,也就能说明这文章有多糟糕。
让我觉得更好玩的是初中有一天忽然和我妈聊到了婴儿时期,她说当时我百天抓阄的时候抓的是一支笔,还想着我以后会当个作家什么的。当时听完我就嘲笑着说“应该是要拿起来狠狠摔在地上的吧”。那时我心里可以说是百分之两百肯定我以后是不会喜欢文字这种东西的,更别说当什么作家了。现在想想,这充分的证明了话不能说的太早,也恰好让我相信了这世上的一切都是有因有果的。这样的转折出现在高一某一堂清醒的语文课上。
自己在初三的时候听到很多高中的学长学姐说“语文课嘛,就是拿来补觉的,那么无聊谁会听啊”,当时自己年幼无知,觉得他们这些都是经验之谈,所以就十分相信的把语文课用来补觉。所以在上了高中的前三四个月,我只听过语文老师的自我介绍和他讲的第一堂课《荷塘月色》。过了快四个月后,某一天我因为前天晚上睡得太晚所以早上起来喝了一杯咖啡,导致那天的语文课毫无睡意,想着反正也睡不着,听他讲课好了,这么一个不经意间的决定,却影响我至今。我不记得他那节课讲了什么,只记得不是课本上的东西,我们这个语文老师和平常的语文老师很不一样,他总是给我们讲一些课堂以外的东西,像是历史故事或者一些他喜欢的文章,说不上他讲的有什么特别,也许是更加有趣一点,反正他的课堂对我产生一种莫名的吸引。就好比那堂难得清醒的语文课,我几乎是完全被吸引了,全神贯注的在听他讲课,生怕错过了一句话。从那之后,我的语文课基本都是清醒着度过的,也是从那以后,我发现了文字神奇的力量。
我是一个很内向的人,小的时候很爱哭。因为从前不爱跑步,也不喜欢找人谈心,更不会当着别人的面将心中所有的不满和委屈发泄出来,找不到情感的宣泄方式,总是憋出眼泪,而这种方法也对我非常管用,哭一场什么都好了。可我并不喜欢这样的方式来宣泄感情,生气的时候会哭,难过的时候会哭,委屈的时候会哭,一个人的情感有那么多,我却只能用这一种方式来表达,还经常会被叫爱哭鬼,或者被父母训斥哭有什么用,一天只会哭。可爱哭的人都知道,哭真的是有用的,它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却可以让人心中更好过。正是因为如此,当我学会了如何用文字表达自己内心的时候,便陷入了其中。几乎是每天都要写那么几句话,写下自己心中所想,也写下那些不愿告诉别人的心事,忽然就好像有了一个倾诉的对象,不用担心他会把你的秘密告诉别人,也不用担心他会因为你的一些小心思而对你产生想法。那时的我对于文字几乎是保持一种痴迷的态度,就算是在上课的时候也会突然间有感而发写那么一两句。也是从那以后,我不再用眼泪来冲洗心中难以言表的情感,而是把它们都变成文字,变成一砖一瓦,渐渐筑起了我内心的城堡。
现在想起来,只觉得这世界真是十分的奇妙,世事的瞬息万变让人意想不到。比如那曾经让我深深厌恶的东西,如今却成为了我灵魂的支撑。
如今的我已不似当时那般狂热,却也离不开,我也不了解我的文学水平和写作功底,我只是简单的喜欢这写作这件事。我从未想过我写出的东西会不会有人喜爱,我也从未幻想成为写作大家,文采飞扬。我只是写出我心中所想,而文字的真正意义也不在于有多少人看过,有多少人喜欢,有多少人支持追捧,而是这座自己用文字砌成的房子,安放了自己彷徨不安的内心,让自己在这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有一处可以停下来歇歇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