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亲自动手给家人做可口饭菜吗?(原问题)
谢谢邀请,我会的,并且很愿意。
看到这个问题,想起曾经的事儿,哑然失笑了。执着的人如果热爱上做饭,家里人一般会遭殃呢。他们曾经连续六顿吃鲶鱼炖豆腐,七顿吃红烧排骨,要么每周中午主食是鸡块儿面……
孩子曾经厌倦过,吃腻了。
我就是这样做饭的——直到把一种饭菜做得基本满意——每一次都记录相关的材料配比和烹饪过程。
喜欢美食,恐怕大家都有同感,每次见到新鲜做法,都免不了亲自尝试,做饭嘛,本身就有很大的创意在里头。多次尝试,直到那个色香味达到标准。或者,能够最短时间,把有限制的食材鼓捣出一桌貌美味香的饭菜,并且是荤素、凉热搭配好的。每到一处,当然也是街头巷尾寻觅些当地特色小吃,最好吃的当然是应季到了那种小吃的原产地。
懒惰的时候,也可能“瞎做”,采用一些新鲜的做法,有时候反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做饭,不是问题,选择什么饭菜品种成了问题。简而言之,吃腻了,实在难变花样。
做饭的心情,是看别人吃的过程,自己心里成就满满,看他们饕餮大餐,听他们评头论足。
对那些不懂得吃的人,觉得寡味,他们的生活没有情调。对那些不会做的人,觉得无聊,因为生活缺乏了创造,尤其美食的创造。
所以,久而久之,亲自为家人做饭,反倒成了他们的负担。也刻意做些适当调剂,不能一味只顾自己锻炼手艺。
对于吃,也是不惜成本的,对于食材、对于工序,我会格外遵从,既有传承,也有创新——当然也有创新得叫人皱眉的时候。“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同仁堂这幅对联,我认为也适合于做饭,如果,你真正热爱这件事儿,你确实尊重这件事儿,实在应该如此去做,倒不是只做饭如此,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如此,你应该尊重自己的爱好,更应该尊重你的劳动。(wm197049)
推而广之,这也成了人生态度吧。
给家人做饭,有时候也是至简至纯的。大鱼大肉之后,比如节假日过后,来一顿浓郁香味的小米粥,一碟自己腌渍的咸菜(那往往是一年腌一坛子),一盘子油煎馒头片,倒也不错,吃得清爽又淡定。
好的饭菜不在于怎么丰腴,在于如何搭配,在于如何把心思做进去。吃的是家人,受益最多是自己,用食物把人心联系起来,是世界人民的俗例,我们民族更懂得其中深意。
聚三五好友,品一壶好酒,也免不了下厨做饭,倒不局限于家人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