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提起老师布置的任务《名人传记》,脑海里能浮现的名人好多,而在中国能被冠以“先生”二字的女性为数不多,除了杨绛先生,我尤其欣赏叶嘉莹先生。
初次听到这个名字,就感觉是个温婉,柔美,知性的女性。“莹”,石似如玉,如玉之莹。光洁透明,聪明智慧,与众不同。而叶嘉莹先生,委实人如其名,她就是诗歌界的一块美玉,灼灼其华。
听到喜马拉雅播放的叶先生的诗经吟诵,这平仄入声,抑扬顿挫,不似朗诵那样情绪激昂,又不似音乐那样甜美欢快,它的节拍和韵律让你能感受到其中的低沉,细致,宁静。
慢慢地开始留意起叶嘉莹先生。正好疫情过后,电影院对外开放,7月份播放电影就是陈传兴导演的《掬水月在手》,我赶紧购票观影,片里更多讲述了叶先生的传奇人生。
叶嘉莹老先生,蒙古裔满族人,1924年出生在一个北京的书香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古文和诗歌,长大后一直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她先后在台湾,美国,加拿大,大陆教书育人,给学生讲授古典诗歌。在她数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培养了大批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人才。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有句话,“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这也是她叶先生自己的写照。叶先生说,有的时候,讲诗词,你要身经忧患,才能理解,感受古诗词的真正内涵。
叶先生一生飘零,年幼丧母,经历战乱,在台湾遭遇白色恐怖,海外飘零,享天伦之乐时,大女儿又车祸离世,面对所有不幸,她有过了结生命的想法。终突破层层压力,化悲哀为力量,将感情,理想和生命都奉献于诗词。
她说,“凡是最好的诗人,都不是用文字写诗,而是用自己的整个生命去写诗。”她用自己的生命传承和传播中国的古典诗词。
她一辈子沉浸在诗词中,并奔波讲授诗词。她希望为不懂诗的人打开一扇门,带领后人能欣赏,感受诗歌的美。
她之所以被称作为大家,是因为她柔弱的外表下装有颗坚强宽大的灵魂。正如周国平所说:人生任何美好的享受都有赖于一颗澄明的心,唯有内心富有充盈,方能从容抵抗世间所有的不安与躁动。
1979年时,当先生闻听国内缺老师,便主动写信申请,不计报酬,回国当老师,她每年利用假期回国,辗转多所大学,给国内学生讲课,前后三十多年,所有来回的机票自己承担,直到2014年定居国内。
她的内心装着大众,她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一生只做一件事---把诗歌的美好带给后人,让传统文化传播出去。
岁月坎坷,遇人不淑,熟悉她的朋友谈起她说,她就是为诗歌而存在,对生命中的好好坏坏,一并淡然接受。我记得影片中,她谈起家庭暴力的丈夫,就轻描淡写的一句,“他,这个人呀!”没有抱怨和怨恨,如此云淡风轻。
她从教一生,桃李满千,裸捐千万,不顾年迈,每天忙碌到半夜,为孩子们精挑细选,适合孩子的诗词。陈传兴先生说:“叶先生,她就像一个水月观音,让人渡过诗词的河,到达彼岸。”
她是真正的强者,是后人诗歌的摆渡者。
齐帆齐第二期28天写作营 第7篇 115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