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全民阅读的理念渐渐深入人心。出行的时候,或者在候车室,或者在地铁上、火车上,都有了手捧书本阅读的身影。这是多么喜人的现象!而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由于部编教材的使用,语文学科要求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阅读的经历就是心灵成长的轨迹。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可见读书,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对于教育的意义重大。
然而,广泛阅读就一定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如虎添翼吗?也不尽然。在学生中有这样的现象,尽管读了很多书,但是作文水平依然不见提高,语文成绩依然平平。因此,有人就会得出结论,读名著对学生成绩的提升没什么作用。我上届的学生中就有这样的例子。家长说自己孩子读了很多书,可是无论从这位同学的作文还是语文成绩上,都看不到阅读的好处。进行大量阅读是对的,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应该是过程出了问题。
有人读书,边读边忘,一本书看完,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如此阅读等于没读。那怎样进行有效阅读呢?抓过程重输出。在师大附中姜玉英老师的课堂上,能充分体现重视阅读过程,重视输出。学生的读书汇报会,学生会简介作品、介绍人物、复述情节、谈读书心得,姜老师要求学生重点谈自己的读书心得;读书画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也是学生整理阅读体验的过程,也是总结提升的过程。姜老师知道读书如果马马虎虎,一定没有什么收获,所以她会随堂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所以会随时为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提供机会。这样抓过程重输出,方能促成学生有效阅读。
在师大附中第36届“百花奖”的课堂上,王显磊老师讲授的《西游记》专题探究——定向解读“紧箍咒”,这堂课老师带领同学走进名著,引领学生进行名著阅读。孙悟空的紧箍咒,由有到无的过程,是他由妖到人的转变过程,也是孙悟空修心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进而产生联想,由紧箍咒对孙悟空的作用,联想到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需要合理的约束,我们才能健康成长,社会需要制度,才能有序。这样的整本书阅读是抓过程重输出的。
要求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绝不是给学生提供一些书目,老师就完成了任务。而这仅仅是开始,更繁复的任务在后面。学生的阅读需要教师的引领。老师要考虑用什么方法制约学生,促使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教师还要组织读书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此来展示学生的阅读心得体会。
因此整本书阅读,教师既要抓过程也要重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