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游记前,特意去看了下圆明园和颐和园的相对位置。因为萧林安排在同一天里走完,而我累得像条狗。回来后跟小伙伴们说起这茬儿,有人说虽然很多一日游会把它们囊括其中,但着实不在同个地方,距离蛮远。所以我只能清醒清醒,地图研究一番。事实证明~确实是在【附近】!当然,如果你报个一日游什么的可能会更轻松一点,毕竟北京城啊,从东望西,人就跟蚂蚁似的 ╮(‵′)╭。
但是!一天走完,全程用自己的脚完成——地铁基本上没有座的!真的是件非常非常累的事!【累觉不爱】,说的可能就是这种感觉!
很庆幸早上起来去吃了炒肝儿、春卷、酸辣汤,积蓄了满满的能量。
之后我经常跟朋友吐槽,北京冬天的那股“妖风”啊~连我这种吨位的,都能被吹到撞上地板上的圆石柱子,风力简直能赶上台风了。所以,早餐一定要吃饱,朋友的手一定要拽好。
关于圆明园,我个人是充满了期待,从以前到现在。出发前,所有去过的小伙伴都劝我期待值放低一些:“我跟你说,那里真的就是遍草丛生,没什么好看的。”
“我去看石头啊~”
“一大片就一点点石头,还不如去动物园走一圈。真的,我觉得动物园相当值得去blah blah blah...”
“可是我就是专门要去看那一堆石头的呀,我哪一次出门不是去看石头的?”
“......”良久,“但是你看的石头规模比较大,它真的被毁得只剩下一点点,而且...哎呀总之你去肯定会后悔,这么些年我带了朋友过去,没几个是觉得物有所值的。”
我翻了几张当时在帕特农神庙拍的照片:“有这样我就已经很满足了。”
两个小伙伴研究了半天,异口同声回答:“没有!”他俩坚信我一定会失望而归,而我,除了途中稍有抱怨(大冬天的一道道安检转车真的让人抓狂),对于圆明园,自始至终都觉得收获满满,不虚此行。
我是常年对景无感的,但面对此情此景,我想即使是再苛刻的人也很难从中挑刺吧。
萧林说,当年路过,看到一个大叔在吹麦芽糖,很遗憾没能吹一个自己的生肖。这次想跟大叔来个别来无恙,圆一个心愿。
看到摊子的时候,我比她还激动:“是那个大叔吗?”
“是啊!”小摊摊主那么多,萧林一眼就能认出那朴实的长相。两人屁颠屁颠去一人吹了一个自己的生肖。
不晓得是不是读法学的人记人的能力也比较好,反正对脸盲的我来说这是永远也达不到的境界【摊手】。
喜欢这种一眼望不到头,空旷寂寥的感觉。人山人海or人迹罕至,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我选择后者。
我喜欢放空。一条长路,足以让我放几回空,想几道天马行空。每每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作为人的感知和对人生的体悟都格外的强烈。
接下来就是很正经的【石头篇】啦!
圆明园的“石头”集中在几块区域。初次见面,确实没有帕特农神庙的壮观震撼,反而有点心酸。从大理石的文理可以脑补出它当时多么富丽堂皇,同时也费解,怎么会有人忍心将这一切抛之火海。
木栈道是新修的,可以看到以前的护栏痕迹。很后悔没早点来,跟它们更近距离的接触。也是在这个地方,拍了两张照片,手机电量特不争气地从62%降到28%,然后关机。从此手机就像负伤的士兵,在严寒中努力奋斗然而缺乏持久战斗力。
值得庆幸的是,阳光露了个脸,哪怕是带着凄楚的婉约,也是种安慰。
它还是它,跟我在所有资料里看到的一样!因为这次出门真的打算不带脑子只带萧林,所以我一!点!攻!略!都!没!做!(也许有那么一丢丢对自己历史知识的小自信)曾经做过最坏的打算是一大片园子只有这个地标性建筑,幸好,“石头”还有好多【莫名欢喜】!
这是最后一块“石头集中营”了。萧林说几年前来的时候是可以随意和它们合影的,好生羡慕(。•́︿•̀。)。
小时候玩儿纸上迷宫从来都没成功过,现实中呢?
当然是满脑子的拒绝侮辱智商啦!但是每个到此一游的都去走个过场,我这么明目张胆地过门不入好像也不太好意思【吐舌】,毕竟都是出来混的,谁不要点儿脸呢【摊手】!
我不是个很有耐心的人,所以你们完全可以想象,一个女孩儿...不对,是两个,但是另外一个很淡定,边走迷宫边骂街的画面。据说这个迷宫是中秋佳节时供嫔妃们玩儿的小游戏,谁最先走出迷宫就能得到皇上的奖赏,而皇上在亭子里便能俯视全程全景……啊真的不能get到皇帝的点啊(ー_ー)!!
这是离开圆明园的最后一个点,在这之前我们去看了十二生肖复刻版,就...不知道为什么会有点怕怕的感觉。
但是有个画面很美啊:黑天鹅湖的地方,大部分湖面已经结冰了,小可爱们都聚集在一起玩耍,老大爷把饲料投进水里,看着它们在嬉戏玩耍觅食……这应该整个园子最有生命气息的地方了吧(*^ω^*)
圆明园章节到这里就结束啦(*˘︶˘*).。.:*慢六期待你们的阅读,在线欢迎你们交流旅游心得呀【感恩】
祝日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