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https://www.jianshu.com/p/7dad1523eac2
德语学习的术和道
屈折语用德语表达为“flektierende Sprache”, 屈折语中的词通过丰富的词形变化来表示各种语法意义,而且表示语法意义的附加成分与词根的联系十分紧密。 德语作为屈折语,在语法功能上是如何表现的呢?接下来,我们将从德语最为重要的两个语法现象着手,通过举例论证,深入理解屈折语的典型特征,进而从根本上把握德语语法,提升德语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在德语中,最为重要的两个语法现象(词形变化)分别为:
(1)动词变位,用德语表达为Konjugation;(2)名词变格,用德语表达为Deklination。首先,我们从德语动词变位语法现象出发,来剖析德语作为屈折语的词形变化在语法功能上的意义。表示人或物的行为、动作、变化、过程和状态的词称为动词,用德语表达为das Verb。 例如:
1、 DieDeutschenverbringen2013 täglich 120 Minuten im World Wide Web.
2013年德国人每天在国际互联网上消磨120分钟。
2、2010feierteDeutschland den 20.Jahrestag der Wiedervereinigung.
2010 年德国庆祝两德统一20周年。
3、Die Zahl der Werbtätigen inDeutschlandist von 38,6 Millionen im Jahr 1991 auf40,1 Millionen im Jahr 2010gestiegen.
德国从业人员从1991年3860万增加到了2010年的4010万人。
在德语中,动词在句子中主要充当谓语成分。根据德语语法规则,充当谓语的动词要进行变位,即:动词变位(Konjugation)。动词的变位形式称为动词的人称形式(Personalform),动词没有进行任何人称或时态变化的形式称为动词的不定式(Infinitiv),也可称动词原形。
动词变位包括下列几种变化:
下面针对动词变位进行简单举例论证, 我们以动词übersetzen(翻译)为例,着重从时态和行动方式两个方面作为切入点,结合与动词übersetzen搭配的助动词werden, 直观了解德语在语法功能上的词形变化,进而深入理解屈折语的语言特征:
1、现在时、主动态:IchübersetzedasBuch ins Chinesische.
2、现在时、被动态:Das Buchwirdins Chinesischeübersetzt.
3、过去时、被动态:Das Buchwurdeins Chinesischeübersetzt.
4、现在完成时、被动态:Das Buchist von ihm gesternübersetztworden.
5、过去完成时、被动态:Das Buchwarletztes Jahr von mir ins Chinesischeübersetztworden.
6、第一将来时、主动态:Wirwerdendas Buch ins Chinesischeübersetzen.
7、第二将来时、被动态: Das Buchwirdim nächsten Jahr von ihmübersetzt worden sein.
接下来,我们从德语名词变格语法现象出发,来剖析德语作为屈折语的词形变化在语法功能上的意义。德语名词的性属的概念与每个名词本身紧密相联。自然界中有阳、阴两性之分,而在德语中,每个名词都具有其语法性属:阳性、中性、阴性,分别用冠词der, das, die 来表示,复数均用die来表示。
下面针对名词变格进行简单举例论证:
第一格(N):Die Schülerbleiben zu Hause.
第二格(G): Das ist das Buchmeines Vaters.
第三格(D): Dieses Autor gehörtseinem Bruder.
第四格(A): Die Schüler besuchenden Lehrer.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能够非常直观的看出屈折语与孤立语的区别。从屈折语和孤立语的比较来看,最大的差别在于屈折语的形态变化多。其变化总结有以下七项:
(1)性。德语的名词有性的语法范畴,分阳性、中性和阴性三种,不同性的词有不同的变格方式。性是一个语法概念,它和生物学的性的概念未必一致。例如德语的das Mädchen(少女)在语法上是中性。其它各表事物的名词也分成各种性,例如太阳在法语里是阳性,在德语里是阴性,在俄语里是中性等等。这种分性的观念,墙壁、门、窗、桌、椅都有性别,中国人常感莫名其妙。
(2)数。指单数和复数。如英语、德语的名词都有单数和复数的变化。我国只有景颇语、佤语的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和复数的区别。
(3)格。格表示名词、代词在句中和其它词的关系。德语的名词、代词的格有四种形式,修饰它们的形容词、数词也有相应的格的变化。名词、代词作主语时用主格的形式,作及物动词的直接宾语时用宾格的形式,作间接宾语时用与格的形式,表领属关系时用属格的形式。
(4)式。表示行为动作进行的方式。德语动词有直陈式、虚拟式和命令式。
(5)时。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时间。以说话的时刻为准,分为现在、过去、未来。在德语中,细分为六大时态。
(6)人称。不少语言的动词随着主语的人称不同而有不同的形式。德语、法语、俄语都有三种人称。汉语不只无此变化,连我你他有时都很模糊。
(7)态。态表示动作和主体的关系。一般分为主动态和被动态两种。主动态表示主体是动作的发出者,被动态表示主体是动作的承受者。
以上这些语法的形态变化(性、数、格、式、时、态、人称),在汉语中几乎全都没有,某些语法功能,则是用助词来代替。例如「我吃了」表完成式,「我吃着」表进行式。其它形式上的表现只有语序。
词与词缀合成句,由语序关系确定其含意。很多时候,汉语中句子的意义,是靠不同的读法、或对语序不同的处理而定的。汉语一些结合字句的词语,如前置词、接续词、关系代名词也都不予重视;在组成一句话时,主语、述语、宾语、形容词、副词也都可以颠倒或省略;主语亦不具备印欧语式的主语功能;句子更可以没有主语;主语与动词谓语之间的关系又非常松散,不存在必然的施事加行为状态及被表述者(主语)和表述成分(表语)等关系。
屈折语单词本身有丰富的形态表现,体现丰富的语法意义。可是,汉语的语法形态变化非常简单,只要明白了词,又明白了词序,句子自然就能通晓,不须做句法的形态结构分析。屈折语显示了较强的形式逻辑性。
比如在德语中,动词不定式在人称和数上与主语保持一致关系。针对屈折语与孤立语的对比,语言学上称此为形态优势和意念优势之对比。形态优势的语言,讲究形式逻辑的关系,时态、语态、人称等均有明确的规定。语句的意思,可由结构形态上分析而得,故句意较为固定。
意念优势的语言,是意念(词)的直接连接,不必仗赖形式上的连接,所以形约而义丰。对词意本身的掌握越准确越深刻,句意也就发生了变化。有些人因此认为汉语不如印欧语明确、具形式逻辑性、含混、语意游移;以致用此语言所表达之思想也无明白的推理程序,显得囫囵、简单。有些人则推崇汉语抛弃了一切无用的语法形式,直接表达纯粹的思想,把所有语法功能全部赋予了意念运作,也就是思维,仅以虚词和语序来联结意义。相较之下,汉语自有简约直接的优点。
综上所述,在语言教学与语言学习过程中,渗透语言形态学的理论基础知识,能够帮助师生更加精准的把握目标语言的整体架构,透过语言现象了解语言本质,达到灵活运用语言进行沟通的目的。
参考书目:
«德语语言学教程» 王京平 外语教学与研究;
«篇章语用学概论» 刘润清 胡壮麟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现代德语实用语法» 王兆渠 同济大学出版社。
作者:欧那德语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7dad1523eac2
来源:简书
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