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7月到今天,陆陆续续地在公众号写文章,订阅数涨涨跌跌涨涨,有时候频繁地更新,有时候大半月也不更新一次,略微随性。原本开这个公众号,就是为了做让自己快乐的事情,随性惯了,突然间要约束自己定期更新的时候,觉得有一些忐忑。
另外,于千万人中淘出喜欢自己文字的人也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谢谢你们。
最近倒是更新得比较勤快。写得也比较用心,可是有时候也会问问自己这样做的意义大不大。
以前是为了阅读而看书,现在是为了码字而阅读,不论是阅读量还是时间安排,都大大地增加了,生活排得满满的,时间总是不够用。
直到看到李宗盛为new balance拍的一支广告。里边的一句话一下就击碎了盘旋心中已久的彷徨,他说:“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现在的生活确实挺累的,工作要忙,书要读,文章要写,试要考。总是恨不得把24小时掰成48小时用。
现实就是我是个平凡人,没有延长时间的本领,需要睡足够的觉,需要认真地吃饭,需要和朋友聊天看电影,但要做的事情还是要做好。
所以在自己还没有很厉害的时候,就只能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地挤时间看书、码字,简化社交,多多利用自由的时间,提高效率。
什么叫做很厉害呢?于目前的我而言,能够快速地读完一本书,写完一篇有价值的文章就很厉害。而要达到这样的高度,需要有很强的理解归纳能力、思维发散能力以及驾驭语言和文字的能力。这背后不知道要花多少心力和时间,我想李宗盛最开始也不能快速地创作出好作品吧。
正如最近看完的一本书《匠人》中,桑内特·理查德所言,今天的程序员、医生、父母和公民都需要了解匠人精神的价值所在。要拿出匠人精神来打磨文字,该花的时间一点都不能省。
我觉得所谓的彷徨就是不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是否有意义。如果方向错了,再多的努力大概也不会有什么回报,如同扔进湖里的石子,引起一圈涟漪后,湖面却没有升高十分之一毫米。
可是努力的方向对不对,又是一个挺主观的问题。
如果我的努力没有让我觉得快乐,那么这个方向在别人看来再怎么对,对于自己来说,都是错的。所以哪怕我拿着这个问题去问李宗盛,估计他也会摇摇头,答不上来。
正如拍摄致匠心短片的时候,制作团队问他的一个问题:“大哥,这个作品我们能带给别人什么?”
李宗盛的回答快且笃定:“不带给什么…为什么老想要带给别人什么?我们老实讲故事就好。”
一个作品带给了别人什么,这一点的决定权部分在于创作者,而更多的取决于受众想从这里得到什么。
我最近比较焦躁,所以我从这部片子里悟到了如匠人般十几年如一日朴实的创作精神,踏踏实实的,一步一个脚印,如盛夏的一盆冰水,顿时就让自己回归平心静气的状态;我最近比较缺灵感,所以我从这里学到了如何从生活过的城市,从走过的路,从遇到的人身上寻找值得被记录和放大的经历和品质…
所以李宗盛说老老实实讲故事就好,而我只需要踏踏实实写能过得了自己这一关的文字就好。
努力的方向对了,走在这条路上前方的人会告诉你很多技巧,关于怎么样少走弯路。但是我想说,有些弯路绕不过,还得走,一步一步的,只是在看不见前方的路途有多少好风景的时候,要记得告诉自己一声,没有抵达不了的终点,往前走一步,就离开好的花近一步。
吴晓波也说过在与众不同的背后,往往是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辛苦。他们简单地长跑,简单地做一件事情。他们做事,只为意义本身。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