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也是看完这本书才开始写书评的,之前一直用思维导图做输出。很喜欢Angie强调的,啥也别想先做起来再说。于是我就听话开始写书评。感受就是明明看了一堆方法论,却像被打了鸡血一样。这本书已经被我列入了经常要复盘的经典书籍了,它不只有满满的干货,还有作者Angie的成长轨迹,是一个牌本身一般,却被打出来个大爆款的心路历程,竟然还是一个几岁孩子的宝妈,她是如何一步一步做到走到今天,这其中穿插这大量的方法论和概念。可以看出每个方法论都是经过大量无数的实践而被精炼出来的方法。里面有太多内容我一下子都吸收不过来。还是从对我来说可以重点实践改变的几点方法论以及更新的思维来看下。
角色的概念
让我印象比较深的概念是啥都别想先做起来,书中提到非常多次。然后是角色的概念,对自己的角色有个分类,比如职场工作者,最重要的就是把自己工作最好。明确了这个定义可以让我有更清晰的时间花在哪个角色上。还引出了画人生饼图的方法论。
画人生饼图的作用。
理清当下阶段你时间和角色的分配
结合你内心的想法画出理想状态的人生角色饼图。向着理想人生状态靠近。
1,先列出你人生中需要承担的所有角色
学习者,工作者,休闲者,父母,子女,持家者,伴侣,业余身份
2,算算你每天除去睡觉时间可分配时间是多少?
3,看看你目前在每个角色时间上时间是多少,换算成你的可支配而总时间百分比是多少?
正好我的时间块记录可以用来做参考,原来时间块的饼图是这么用的啊。
打卡式人生寻找多张多米诺骨牌
还有个比较重要的一个概念是打卡式人生寻找多张多米诺骨牌。这一章提到了坚持21天是推动作者Angie非常重要的一张多米诺骨牌。之前在阅读《哪有没时间这回事》,也是一本我列入经常要复盘的经典书籍。在第三章中里面就把21天计划给否决掉了,而是通过一个概率思维去衡量到底有没有养成习惯。中心思想就是要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做时间管理,不必和自己死磕,要学会和自己和解。看完Angie的我觉得21天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是她觉得找到多米诺骨牌最重要的一点。虽然觉得《哪有没时间这回事》里面写的也非常对。但是在心理上就要一股做气不能有偷懒的心理,通过21天打卡进行不断探索,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向,让自己进入稳定的学习阶段,也渐渐形成个人学习风格:定主题,形成多样化,多渠道学习,记笔记,做总结,勤思考,通过写作方式进行分享。。
吃掉一只青蛙
方法论里面不得不说吃掉一只青蛙这个概念我很早就知道了但是一直没有做到,因为我收到的是每天起来吃掉一只最大的青蛙,之后的小青蛙都是小事情了。但是Angie这里就跟那个概念不一样,而且让觉得瞬间觉得更可以做到,也更可以接受。大小青蛙组合,小青蛙是为了成就感,更好的吃大青蛙。每天先吃几个小青蛙,增加成就感再去吃大青蛙。
1,每天提前做好to do list
2,超额准备好每天的学习资料
3,把每天的时间往前提
4,先吃掉几只小青蛙,完成打勾,让自我成就感爆棚
5,plan。ab 我们想做的事情很多,如果当下没有状态完成一个任务何不换一个?
微梦想--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微梦想清单,以清单形式写下慢慢实现,方法依然是 没有想清楚之前先行动起来。一个月的维度从生活中的小确幸,喝一杯自制柠檬水;人生新尝试;深入探索一件事;人生整理;关系的升华;梦想的拆分;习惯的强化。
里面的点其实非常的多细数不过来很多点都觉得很受益,我觉得还是要聚焦几个重要的点可以用来提醒自己实践。不然会太分散。对我来说我觉得可以提前准备学习资料对我很有用,因为发现经常花了很多时间再做什么还有找看电影的时间花了特别多,如果可以提前准备效率肯定是不一样的。这本书真的不错。后面还系统的讲了时间管理,这篇也是超级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