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吃饭,是件大事。而要吃得好,吃得健康,是件不易事。
走进菜市场,琳琅满目的食材,让人目不暇接,红的绿的黄的、天上飞的地上跑得水里游的......一个小小菜市场,可谓应有尽有。
但我们还是得擦亮眼睛,有些食材,咱们并不推荐购买,毕竟,不那么干净。譬如接下来要说的——
露天腌菜
很多人喜欢吃腌菜,如泡菜、咸菜、酸菜等,逛菜市场时若遇上了,总要买一些。温馨提示:菜市场有些腌菜,非常脏!
菜市场里,人来人往,走路引起的灰尘、说话咳嗽时带起的飞沫、空气中的细菌,都可能附着在“敞开身子”的腌菜上边。
与其他新鲜蔬菜不同,很多腌菜浸泡在水里,一旦细菌进入,潮湿温暖的环境下,很容易腐败变质。
其次,腌菜贮藏过程中,对温度也有要求,一般在5~15℃为宜,温度过低不利于发酵,而温度过高,则易滋生细菌,一旦进食,对人体百害而无一利。
菜市场空间不大,时常一进一出便是满头大汗,这样的环境下,对腌菜的保存并不利。再来,腌菜本身存在亚硝酸盐,这种物质进入人体后,或使患癌风险增高。所以,生活中应尽量减少食用腌菜,同时,也要会挑选腌菜。
腌制的食物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亚硝酸盐,但亚硝酸盐的含量并非恒定的,它会随着腌制时间,有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一般会在腌制后的半个月左右达到巅峰,然后开始递减。
一般建议,腌菜要么刚开始腌的几个小时吃,要么等20天后再吃。注意,并非时间越长越好,到了低谷之后,烟硝酸盐的含量又会小幅度上升,还会出现臭味、长霉等情况,这说明食材已经发生变质了。
而菜市场露天摆放的腌菜,你并不清楚它腌制了多长时间,问摊主,涉及到自身利益,有些可未必会如实相告。
建议:露天摆放的腌菜就别再买了,日常应前往正规的商家店铺购买,如果实在不放心,自制是不错的选择。
成品肉馅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也越来越懒,自己能不动手的,就不动手。于是,有些商家就瞄到了红利,譬如:帮你剁/绞肉馅。
看似方便了大家,实则藏了不少隐患。譬如,肉馅是用什么肉制成的?新鲜猪肉?还是卖剩的边角料?
有人就曾遇到过准备收摊的猪肉档,将一堆卖剩的肉绞成肉泥,至于用作何用,可就不得而知了。
如果只是边角料,那还好,就怕有些不良商家将一些快过期的肉制成肉馅,而一旦绞成肉泥,我们就很难辨别出它是否新鲜。
所以,早在2015年,国家食药监局便发布了《超市生鲜食品包装和标签标注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其中第十二条规定:
超市可应消费者要求将生鲜肉类加工成肉馅等产品形态进行销售,不得将购进的生鲜肉类预先加工成肉馅等产品形态进行包装销售或直接散装销售。
建议:自己购买生鲜肉,让卖家帮忙绞肉,或者把肉买回家自己剁,有条件的,也可以自己买个绞肉机。
散装丸子
肉丸子,想必大家都吃过,尤其是吃火锅时,那可不能少。
有些摊主或许考虑到部分消费者的需求不高,买不了一整袋的丸子,于是便散装售卖。有些买家也乐见其成,毕竟也想一次就吃到牛肉丸、猪肉丸、墨鱼丸……
然而,原本应在包装里的丸子暴露于空气中,容易沾染细菌,食用后可能会引起腹泻、肠胃炎等胃肠道疾病。
而且,有些商家为了节省成本,还会将一些卖剩的丸子重新冷冻,而来回的解冻冷冻,会导致有害菌落的数量增加。
既然不能散装售卖,难道就没人管管吗?其实关于丸子,业内早已有行标:
2004年,商务部出台的《速冻调制食品》标准明确规定:没有包装的速冻调制食品不得销售,严禁拆包零售;
2012年,开始实施的《肉丸》行标也规定各种肉丸产品在销售环节应配有冷藏柜或冷冻柜,不应裸露销售。只是,很多商家都忽视不重视。
建议:为了自身健康,最好购买正规厂家出售的袋装肉丸。
凉拌菜
凉拌菜制作简单、开胃爽口、可荤可素,是不少人的必备菜品。但市场里的凉拌菜,与散装丸子有着一个共同点:露天售卖。
尤其是在气温高的季节,凉拌菜的制作一般没有经过高温杀毒的步骤,若制作过程中,因卫生条件差,或操作不规范,很容易导致细菌污染。
一些用于凉拌的蔬菜,如黄瓜、西红柿、绿豆芽、莴笋等,在生长过程中,易受农药、寄生虫和细菌的污染。
如果清洗不当,一旦摄入,容易导致肠胃疾病的发生。
有些菜品还存在当天没卖完,第二天接着卖的情况。隔夜食物如果保存不当,特招细菌,尤其是在现在天气热的时候。
建议:尽量不要在外购买凉拌菜,最好在家中自己做。如果要买,也要选择正规的、卫生条件好的地方。
另外,做好的凉拌菜不要长时间存放,最好现吃现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