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剩几天开学,两兄弟说想出去玩玩,他们的妈妈说去北京吧。于是匆匆忙忙请假、买票,启程......
一到北京每人办了一张当地的一卡通,期间主要依靠公共交通加上徒步,偶尔打的。大概这种旅行已经是能力范围内最接地气的方式了。
北京之行去了鸟巢、水立方、八达岭长城、故宫博物院、景山公园、国家博物馆、北京胡同......也带孩子品尝了北京烤鸭、炸酱面、看了京剧......
小孩子连三字经都没有背完,中国历史基本上一片空白,在国家博物馆参观时,除因读过《半坡人的故事》对原始人的生活比较感兴趣,对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等等华夏历史几乎一点概念都没有。当然没有兴趣。站在成年人的角度,感觉很遗憾。
也有很多欣慰。一直以来因为他们妈妈的工作性质,请假较难,我一个人又很难带两个小孩出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家都将小孩子的寒暑假默认为周边玩玩。这一次,小哥俩全程不比爸爸妈妈少走一步,可谓真正的长城牌好汉。以后再带他们出远门就真正放心了。
问两兄弟有何收获。哥哥说广州好吃的多,北京有文化。弟弟说好玩。
这一代生活的环境已经超越了我们的想象。是属于看到鸡腿、北京烤鸭都没有多大食欲的一代。是属于家里书籍如山,物质精神食粮都极度丰富的一代。是属于对北京天安门没想法、对在天安门广场看升旗完全无感的一代。是与我们完全不同的一代。
一直以来,我对旅行的态度都没有多少改变:行万里路之前最好需要读万卷书。否则纵然行得万里路,依然留不下一首诗,写不出几篇文章,只有一句我来了,我走了。
但我也相信功不唐捐。
您经历的每件事,走过的每条路,读过的每本书、每个字迟早都将成为您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