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2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唐代韩翃的《寒食》诗,是一首有意思的诗,有故事的诗,也是一首有悬疑的诗。

先看一下它的作者韩翃。“大历十才子“之一。出身名门,多有名呢,就是大诗人李白在《与韩荆州书》所说“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中的韩荆州韩朝宗,后来官至京兆尹。可是韩翃却要靠自己的才学走自己的人生,他要参加科举,争取人人羡慕的进士登第的光荣。后来他考中了进士,做着小官。曾经一度闲居。

但是,在此期间他却没有忘记写诗。写出的诗特别被人喜欢。不愧才子称号。

建中年间,《寒食》诗写出之后,被很多人喜欢。后来这首诗进入了宫廷,被当时的皇帝唐德宗看到,大加赞赏。因为这首《寒食》而被

被授予驾部郎中、知制诰等官爵,最后官至中书舍人。

据说,当时缺少制诰之人,也就是皇帝身边负责起草书写文告、命令的人,中书省两次提名,皇帝没批。于是,中书省上书皇帝请求批复。唐德宗批复说:“与韩翃 。” 官员们调查后发现有两个韩翃,都是进士,另一个同韩翃同名同姓的人,任江淮刺史。中书省无法定夺,又上书皇帝,申请批复。

德宗提笔书写:"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说,“与此韩翃。”从此,这位才子稳稳当当的走上了自己的官途。

那么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又是怎样写的?又有哪些出众的地方呢?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从题目来看,这首诗写的是唐代寒食节所见之景之事。

寒食节是为纪念千古名臣介子推而设立的。春秋时期,晋国的公子重耳,在当上国君之前曾经流亡国外19年,其间,饱经沧桑,历尽磨难。幸好有一批大臣不离不弃地追随他,支持他,帮助他。有一次重耳被饿昏了。其中有一位大臣叫介子推,就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熟了给他吃,救了重耳一命。后来,重耳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当上了国君,他就是晋文公。可是在他封赏有功之臣的时候,却漏掉了谦虚、廉洁、淡泊名利的介子推。有人劝介子推向晋文公说明此事求得应有的奖赏。但是介子推以为,一个大臣对国家忠心耿耿,也就足够了,不求什么回报。于是他与母亲商量后就背着母亲归隐绵山。介子推的邻居解张为他鸣不平,就写了一封信,挂到城墙上。信中说:“龙失其所,周游天下,众蛇从之。龙饥乏食,一蛇割股。龙返于渊,安其壤土。数蛇入穴,一蛇于野。”晋文公看后非常惭愧,就派人请介子推出山。介子推拒不出山。有人就给晋文公献计策,说从三面烧山,介子推是一个孝子,不怕他不出来。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却没有出来。后来被发现,母子两个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被烧死了。晋文公非常痛心,就把戒介子推忌日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全国禁火,吃冷饭。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后来晋文公的手下在埋葬介子推的时候,发现母子两个的尸体姿态有些异样。在把尸体移开之后看到这个柳树有一个大的树洞,就在里面寻找,结果找到了介子推写给晋文公的一封血书。上面写道:割股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晋文公非常感动,就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以砥砺自己勤政清明。晋文公还从柳树上取下一段木头作为鞋底,做了一双木屐,称“足下”,以此来表达对介子推的怀念。这也是“足下”一词的由来。

在唐代,统治者特别注韩寒食节。希望大臣们能够廉洁奉公,也希望自己能够勤政清明。

那么这首诗呢,就是写的寒食节这一天所特有的景物与人事。

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又是怎么写的呢?又有哪些超出常人的地方呢?

作者写道: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首诗前两句写寒食节长安城的自然之景。下两句写寒食节的长安城所特有的人事之景。全诗没有点睛之笔的议论,只有白描手法的景物描写,所以这首诗所表达的意思,历来被人们所争论。有人认为是讽喻之作,讽刺宦官、宠臣专权,百姓贫寒、文人寂寞等;有人认为是称颂之作,认为作者通过描摹寒食节京城长安的蓬勃春景,显示盛世承平之态,写皇室雍容,写八荒无事、宫廷闲暇、贵族沾恩、皇恩浩荡,所以被皇帝喜欢。这首诗表达的意思,成为千古悬疑。

虽然“诗无达诂”;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但是一首诗的意思是可以通过对文本的解读而达到比较正确的理解的。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去贴近作者的原意的。

作者第一句写,“春城无处不飞花”

,作者称长安城,当时的京城为“春城”,这里隐含着作者的一种正面情绪,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人人都道春光好,这是我们大多数人可以认同的。“春城”怎么样呢?“无处不飞花”,“飞花”,指花随风飘落,它有时候指对春天一种美景的赞叹,有时候代表对“一片飞花减却春的”伤春之情。结合全诗来看,作者并没有表达伤春的感情。所以呢,作者就是写京城长安在春天到来之时的一种落花随风飞舞的美景,“无处不飞花”,使用双重否定,突现了长安城风和日丽、春意浓浓、处处飞红的美好景象。据说呢,作者开始没用“飞”字而用“开”字,这样就更显示了作者的本意是在描写春天的长安城和煦春风舞落红的美景。“飞”写出了落花在风中飘落的美好姿态,特别的灵动感人,能够引起人视觉上的美感,“开”字,虽然也是一个动词,但是花开的动作幅度非常小,很难引起人视觉上的快感,就没有表现力,远不如“飞”字给人带来的快感,可以说一个“飞”字,既写出了看得见的花落,也写出了看不见的风,写出了整个春天的动态美和蓬勃的生机。还与下文“斜”字照应。

这句写红花很巧。下句写绿柳更能抓住东风柳的神髓。作者用一“斜”字,就写出了风中柳树的姿态。可谓特别传神,越想越有味道。春风中的柳树可不就是这样的吗?“柳斜”还能让人想到上文的“花飞”,一绿一红,一线一点,一静一动,妙不可言。而且这里写明“御柳”,一是点明了所写之景的特点,还与下文“传蜡烛”相关联。作者下联写寒食节过后,皇帝要向宠臣们赐火,火种哪里来呢?《唐辇下岁时记》说:“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也就是用钻木取火的方法,从榆树,柳树中得到火种,称为“新火”,赐给亲信的权贵大臣。这对于皇帝来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施恩与人嘛,总是让人高兴的事儿。对于宠臣们来说,也是一件高兴的事儿,被皇帝特别宠爱,能够得到皇室特别恩赐的火种,是当时一种特殊的礼遇,接受者都引以为荣。诗人窦叔向《寒食日恩赐火》曾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说,“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写受宠若惊之情。而作者下两句就直接写到皇帝恩赐的火种的盛况。“日暮汉宫传蜡烛”,一个“传”字,令人想到,傍晚时分,皇帝政令一下,火种要层层赐给权贵大臣,傍晚时分,寂灭了一天后的明亮的火,隆重的礼仪,哒哒的马蹄声,皇室的恩遇,特殊的荣宠,都在这一时刻,施与与被施与,对于双方来说是何等的幸事。而这里作者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呢?是从皇家的角度还是从宠臣的角度来写的呢?如果说第三句还不太明显的话,就看后一句。“轻烟散入五侯家”,宠臣们得到火种之后,开始生烛举炊,点亮照明的蜡烛,点燃做饭的柴火,王侯贵戚的府第中,室内灯火通明起来,院子有炊烟袅袅地升起来,散开在院子的上空,展现一派和平安乐的世俗生活之景。

这里呢,有一点似乎显得特别奇怪,是青烟从贵族的府邸中散出来,可是作者为什么说轻烟散“入”五侯家呢?是不是作者写错了呢?仔细一比较,我们就能体会到,如果是“出”,是单看一户贵族府第所得到的景象,“入”字从皇帝的角度来写,让一家家的宠臣家生火举炊升起飘散袅袅青烟、和平安乐的,正是皇帝的大手笔。“入”字,是从皇室的角度来写,承接上文的“传”字,都是突现皇恩浩荡的。

这首诗的意思,从作者的遣词造句来推测,从作者的遭遇——因为一首诗连升多级——来推测,这首诗表达了对盛世承平一种歌咏和称颂。因为,唐德宗不会不懂诗。

而也有人,从“五侯”这个典故、以及用汉代来唐代,推测这首诗表达了对于唐代宦官专权的讽刺,对于权臣当道的讽刺,也有人认为是反衬贫寒之家的孤苦,寂寥文人的落寞,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任何的事物都可以从两面甚至从多个角度来看。既然有五侯的荣宠,就有与之相对的一面的被冷落,既有五侯的荣宠,就会有他们的特权,有社会不公。

但是从全诗句,认为第一种意思特别恰切。

历代文人中往往有因文而得福,也有因文而得祸的。据说唐代的柳永,曾在朋友的蛊惑之下写过一首歌功颂德的词《醉蓬莱》。本来是想通过这首词拍马屁,以求得升官的。结果呢?却落得一个事与愿违。这首词中有一句“太液波翻”,一个“翻”字,惹恼了当时的宋仁宗。他把柳永的词扔在地上,说从此不复用。柳永虽然是一个写情场的高手,但是对于政治家心思的琢磨还是不够的。他不知道皇帝最怕的就是这个“翻”字。唐太宗曾经有名言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坐在龙船龙椅上的人,大概最怕自己坐不稳了。一个“翻”,那还了得?宋仁宗怕它成为国家翻覆的谶语。

所以生气地说:为何不说太夜波“澄”!你看这些做皇帝的呀,是多么愿意天下承平啊!

说到这里,我们就会深刻地理解韩翃这首诗为什么能够得到唐德宗的特别欣赏了。且不说他“春城无处不飞花”显示京城生机勃勃,无限美好无限美希望;“传蜡烛”写恩及近臣,君臣俱乐;“轻烟”袅袅升起宠臣府第,和平安祥。单看,“寒食东风御柳斜”里的“斜”,就够贴心的了。落红随东风飘洒飞落,是自然之景,而柳条随东风舞动飘荡,也是自然之态,但是作者却不写“飘”“摇”“舞”之类的字,而用了一个极其安详的“斜”字,细想这一字用的特妙。“斜”字,不是一个动词,读来,是何其“宁静”,何其“优雅”,何其“安详”。用它来形容皇宫中的柳树,可不就特别趁了皇帝的心。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一首诗,一生幸运,一种传奇,这种在人的心灵与心灵之间流传的美丽,真是神奇又美妙。

当然,这首诗的主旨还是众说纷纭,难成定论的。就把它作为一个心灵的悬疑吧。

那么这首诗你是怎样认为的呢?又有哪些独特的感受呢?有哪些不同的理解呢?说一说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233评论 6 495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357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831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13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1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470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82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65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08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97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76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27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03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0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91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34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63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
    佳邻千金阅读 398评论 0 0
  • 寒食东风御柳斜 ——咏寒食节古诗词赏析(一) 王传学 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已经延传了二千多年。传说春秋时期,介...
    王传学阅读 1,854评论 0 5
  • 唐诗三百首详解(一 行宫 唐代:元稹(yuán zhěn)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译...
    汉唐雄风阅读 5,943评论 4 29
  • 今天继续寻人不遇的第四天。 第四天拜访的人物比较多啦,有苏轼、白居易、欧阳修、阮籍。 首先是蔚县的阮籍,作为竹林七...
    马宁要日更阅读 166评论 0 1
  • 一生一会 文/林清玄 我喜欢茶道里关于“一生一会”的说法。 意思是说,我们每次与朋友对坐喝茶,都应...
    遇见悦渡阅读 47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