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春山
初听时,作为一个南方人,还是有看春晚的习惯,就守在电视机前听的。
正在直播时,舞台是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状态,三个人白敬亭、魏大勋、魏晨,穿的是两白一黑,在一两边低中间高的白色台阶上。一看左下角这节目是歌曲,应该就是光唱歌,除了帅也就没啥特色。曲子倒是挺欢快的配合着舞美,确实是有一种春天的感觉。在歌词上,印象不是很深,总之一句话,听了就忘。玩着手机,一略而过。
再听时,应该是被迫的,年三十后的“春山学”,这热梗不断发酵,有些可能是很正常的事情,全民参与下也就铺天盖地了。每天都有新热闹可看,这过年最不缺的就是热闹。里大管饱,一刷就能看到,屏蔽也是没用的。配乐的剪辑使用,越听越上头,事情的来龙去脉很容易就弄清楚了。
还得是有文化的抖友,在吃瓜的同时,把注意力放在歌词上了。文化人看歌词,都是逐字逐句的分析,能给你找到古诗化用的出处。这火眼金睛背后支撑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跨越时间长河的思想共鸣,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情感对话。
一看短视频解说,这脑子就豁然开朗,印象最深的还是这第一句,二月天杨柳醉春烟,这都没能细品出来。还是这短视频博主拆解,一看视频,这不就我那初学古诗二首之一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诗这词化用的真是令人汗颜,一字不差,但,听入耳,字入眼,这大脑就像是死机了十几年,古诗依旧在那课本里静静的躺着。
咋一看不就是前后两句,“二月天”和“杨柳醉春烟”这么一组合,就很简单。看起来是一个轻而易举的技术操作,实际上是思维的头脑风暴。这一句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表达句式,但,结合古诗的表达更能让人觉得直击心灵,能够瞬间把人带回孩童、青少年的求学时期,所引发的思考和讨论已经是显而易见。从整首歌词来看,画面情感铺垫的真好,这么多诗词被他用的出神入化,被作者巧妙的融合在了一起。惊讶他到底是怎么想的,这就是他的匠心独运吧。
原来学了这么多年,依旧在门外,觉得能够欣赏很多古诗和美景,结果被这来自孩童时期,呀呀学语时的古诗给偷袭了。或许可能会觉得大意了,只是一时没想起来。又简单又好背的古诗词,咋就没听出来呢。就我还搁那坐电视机前,简直就像是在假装学习的自己,一遇到考试啥也不会。古诗文默写的反套路,不写下一句,专挑上一句,一时忘了就很难写对。
这歌火,会引燃古诗词学习的热度,仔细的看完了这化用解说的视频,感觉又来了,是不是得好好看书了,做个文化人,读书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