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几篇推文想和大家聊聊万历皇帝,不聊其他,就聊聊他的悲哀之处。万历在位48年,他的一生是漫长的一生,也是极其悲哀的一生。庞大的帝国就像一个笼子,他一边塑造着他的帝国,一边被他的帝国所禁锢,束缚。
历史上的一些事件,表面看起来虽是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发生大事件的症结,也是将来掀起波澜的机缘。其间关系因果,恰是历史的重点。
由于表面看起来是末段小节,那我们的论述也不妨从小事开始。
公元1587年,阳历的三月二日,北京城内街道两边的冰雪尚未解冻,天气虽然不算严寒,但树枝还没有发芽,不是户外活动的良好时间。然而当日的午餐时分,大街上却熙熙攘攘。原来消息传来,皇帝要举行午朝,文武百官不敢懈怠,纷纷立即奔赴皇城。
站在大明门前守卫的禁军并没有事先收到相关的命令,但看到众多盛装出席的大臣,也就以为要举行大典,因而未加询问,开门放行。过了大明门即使皇城,文武百官看到端午门前气氛平静,城楼上下没有朝会的迹象,点名的御史和御前侍卫“大汉将军”也不见踪影,纷纷揣测午朝消息的真实性。
后经皇帝身边的近侍宦官的宣布,皇帝并未召集午朝。这一戏剧性的事件,皇帝本可付诸一笑,其实万历也不想折腾多大,但考虑到此事有失朝廷的体统,他就决定不能等闲视之。结果就是全京在职的官员各罚俸两月。罚俸是很正常的事情,但这次处罚竟触及在京的全体官员,其严峻性实在前所未有。
在这要提一下,明朝的官俸是真的少。如各部尚书的官阶是正二品,全年的俸银只有一百五十二两,这根本维持不了京城高级官员的奢华生活。官员的俸禄除去正常的生活开支后所剩无几,完全没有额外的钱去娱乐消遣,和唐朝丰厚的官俸相比,明朝官俸简直就是少的可怜。对于多数低级官员来说,被罚俸两个月,就会感到拮据,甚至付不出必要的家庭开支了。
其实,从皇帝道臣僚都彼此心照,朝廷上的政事千头万绪,而其要点则不出于礼仪和人事两项。仅以礼仪而言,它体现的是尊卑等级并维护国家的体制。庞大的帝国,要以文人管理为数千万甚至万万的百姓,若将全部实际问题在朝廷上和盘托出,拿出来检讨分析,自然是办不到的,所以我们的祖宗抓住了礼仪这个要点,要求大小官员按部就班,上下有序,以此作为全国的榜样。
而皇帝作为天子,他的一言一行都将成为全国的模范。所以这就要求皇帝从很小的时候就需要熟悉各种礼仪。明朝是个礼仪治天下的王朝,礼仪不仅甚多而且繁复。万历九岁那年就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与其说万历是个熟悉各种礼仪的君主,不如说万历是个被礼仪束缚的君主。
1587年3月,他以年满23岁,进入24岁,登上皇位也快有十五年了。他自然会清楚得记得,在他8岁那一年的冬天,他的父亲隆庆皇帝为他举行了象征成为成人的冠礼。他被引导进入殿前特设的帷帐里,按照礼仪的规定更换衣冠服饰,前后三次以不同的装束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中。既出帷帐,他就手持玉圭,被引导行礼,并用特设的酒杯饮酒。全部节目都有礼官的唱导和音乐伴奏,所需的时间接近半天。第二天,他又被引导出来坐在殿前,以最庄重的姿态接受了百官的庆贺。
几个月后,隆庆皇帝龙驭上宾,按照传统的“劝进”程式,全部官员以最诚恳的辞藻请求皇太子即皇帝位。既登上皇帝的宝座,他就必须对各种礼仪照章办理。祭天地,祀祖庙,庆元旦,赏端阳,接见外国使臣,解职退休。还检阅军队,颁发战旗,并在一次战役获得胜利后接受“献俘”。颁布下一年的日历,授予兄弟叔侄辈的一些人“王”的称号,封妃,赐号等等。礼仪多且繁,参加各项礼仪,皇帝需要频繁地更换冠服,有时一日数次。
万历在位48年,是被礼制束缚的48年,然而束缚万历的不仅仅是礼制,还有首辅张居正。万历皇帝和张首辅的故事放在接下来的推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