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记不清了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注意到自己一年有三个生日:一个是父母记忆中的农历生日,一个是我跟家人过的阳历生日,还有一个是被各个系统自动祝福的“官方生日”。就我个人而言,也没有固定每年只庆祝某一个生日,或者每个生日都庆祝,一切都只是随心、随景、随人而定。
上周日是我的农历生日,我自己并没在意,而是收到老爸老妈的祝福时才恍然大悟。当时我说:“太惊喜了,我还以为18号才过生日呢!”说者无意,听者有意。女儿马上提出了她的疑问,为什么我有两个生日,而她只有一个。
当我告诉她,其实我有三个生日时,她更是惊诧不已,然后央求我也给她弄三个生日。我自豪地对她说:“因为你是外国人,所以只有一个阳历生日。”她无奈地看了爸爸一眼,老公耸耸肩,给了她一个哭笑不得的鬼脸,于是她也就自然而然接受了这个解释。
女儿好奇地问我三个生日的由来,于是我拿出手机,打开日历,告诉她如何看阳历和农历的生日。然后女儿又开始叨叨也想要第二个生日。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因为可以收到更多生日礼物,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儿呀。
我马上开导她说:
生日礼物固然能带来快乐,但是这种物质需求上的快乐能持续多长时间?只有自己内心的快乐,才是真正永久的快乐。
女儿立刻反驳我:“难道你不喜欢收到礼物吗?那以后你过生日的时候,我就不需要给你准备生日卡片了,太好啦!”
我竟然一时无言以对,于是开始反省自己刚才说出来的那一通话到底出于什么目的。
是为了给自己找个不用花心思为她准备生日礼物的借口吗?
是为了在没有收到老公的生日礼物时给自己一个自欺欺人的安慰吗?
是为了告诫自己不要过于追求物质带来的短暂快感吗?
还是为了让自己更多的去觉察、去关注内心的需要,而崇尚极简生活?
今天是我的阳历生日,老公忘了,女儿不记得,只有我一个人知道。突然间一股失落感包围了我,于是我忍不住向老公开火。他很无辜地说:“你不是上周日刚刚过生日吗?怎么这么快又来一个呀?”我没好气地回他说:“我需要的只不过是你的关注而已,我已经习惯了你没有礼物的祝福,哈哈!”
老公很无奈地说:“其实不是我不想给你买生日礼物,只是因为你的要求太特别,我把握不准。买得不好,你要说;买得不对,你要说;买得贵了,你要说;买得没新意,你要说;索性什么也不买,你还是要说。那你现在就说说看,我到底应该怎么做你才没得说了。”
老公说话的语气是轻松的、是愉悦的、是幽默的,留给我的却是深深的反思。
不知道什么时候,婆婆突然站在了我面前,手里捧着配图上的这一大盆花,花簇中还夹着一张生日卡片。我立刻明白了这是老公用他妈来调节气氛了。婆婆说,她只知道我证件上的数字,并不晓得今天也是我的生日,虽然没有准备礼物,但希望这一束刚从园子里剪摘下来的鲜花给我带来好心情,另外还有一点小心意。
我打开生日卡片,里面写着婆婆的祝福,另外还夹着一张欧元票子。她之前也尝试过给我买衣服,但是却几乎没有看见我穿过,所以她改换了一种方式,让我自己做主去买喜欢的东西,或是做其它用途的支配。
我也一样,之前每次回来我都会绞尽脑汁给她买礼物,但是最后发现她都没有使用。于是我就换了一些给她带来快乐的尝试,比如陪她聊天,跟她一起做家务,多吃她做的饭菜和点心,给她看女儿在中国生活中的照片和视频,听她讲她那个年代的故事……
人与人之间,尤其是家人之间,在传递爱的过程中,切记以自己习惯的方式行事,而是多用对方喜欢的方式。这样表达出来的爱才不会打着以爱为名而实为“我为你好”的幌子,因为没有人希望他们的爱在到达对方的时候变味儿。
我是行之舞者,那一个放弃了过日子,而是在边行边舞中过生活的Awareness_dancer.
如果我写的某一句话,展现的某一个场景,让你的内心出现那种温暖而又熟悉的痒痒感觉,哪怕只是瞬间一现,那至少说明在曾经的某个时刻,我们有过一样的内在联接。
喜欢,那就在右下角点亮红心,你的鼓励是我最大的动力来源。关注,我们的缘份就此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