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古典老师的《超级个体》,讲得是“不确定时代,见招拆招的智慧”。整篇文章读下来,发现是在讲如何设定执行意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if…then…”,大脑里面第一反应就是“原来是讲这么简单的东西啊”。
但是,我马上意识到:道理很简单,我真的做到了吗?一番思索过后,我不禁出了一身冷汗。好多看上去简单的道理,做起来并不简单,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举几个例子:
前段时间我学习了分身术,知道在刺激和回应之间,我可以有所选择。仿佛只要在情绪产生时,我有所觉察,然后暂停一下,往好的方面去想,就可以解决问题。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比如,最近天冷了,早晨闹铃响了过后,刚一动,我发现冷风从脖子缝往被窝里钻,我立马将被子裹紧。“哇,好暖和呀,要不我再水5分钟吧。”这个声音朝我涌来,我很可能会瞬间屈服,去享受那温暖的感觉,忘记了觉察,忘记了分身术。这就是我每周六都会晚起的原因,因为周六我既不需要早起上班,也没安排早起学习,所以当寒冷袭来时,我只想蜷缩成一团。
这段时间我开始进行拆书训练,一开始我总是喜欢选一些看起来比较高深的片段,显得自己比较有水平。但是,拆书家训练手册明文规定:新手拆书家必须选择简单的带有明确的HOW的片段。我心想这也太简单了,虽不情愿,但是为了过级也没有办法。我在TF1-2的时候选了一个番茄工作法来拆,我认为这个东西再简单不过了。但是,当我准备要给别人讲清楚的时候,我发现自己还有好多地方没有想清楚。比如,番茄工作法到底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的?一开始,我想当然的认为是解决拖延问题。但是,我发现拖延是因为情绪上的趋利避害造成的,应该是用情绪处理的方式来解决。而我们使用番茄钟,更多的是利用倒计时的紧张效应,让自己在一段时间内全神贯注,高效完成任务。它用时间的压力,帮助我们屏蔽外界的干扰,让我们沉浸完成任务的心流之中。它用时间的压力,让我们在比较疲惫的时间段,集中精力去处理一件事情,效果不亚于我们精力充沛的时候。然后,我还需要厘清番茄工作法适用于哪些事情。比如,他不适用于复杂的项目,只适用于行动。因为复杂项目,需要不停的分解,在分解和思考的过程中我们的头脑很容易开小差。而行动是指那些我们对其步骤相当熟悉的事件,可以一气呵成的完成,这个时间我们就可以专注于提升行动的效能,而不是去思考该如何做,更容易沉浸在心流之中。
最近,我们的小组团队经常举行了小组讨论会。大家都学过以终为始的概念,知道做事之前先要搞清楚为什么做,然后确定要实现目标,再确定目标的度量衡,以及搞清楚自己在哪里,最后才是找到实现目标的方案。但是,我们讨论的时候,经常会从一个事情讨论到另一个事情,没有一个清晰的脉络;也很少在会议一开始,就明确我们的目的、目标;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在不断地给出方案,然后有人反对这些方案,有人提出其他的方案。最后,我们发现会议的效率很低。我想这大概是因为我们虽然都知道了以终为始这个概念却并没有学会应用吧。
如何搞定这些“简单”的事情?
我认为可以有三种方式:
1、将这个概念写下来,逐条想明白他的5W2H。
(1)WHAT——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做什么工作?
(2)HOW ——怎么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实施?方法怎样?
(3)WHY——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理由何在?原因是什么?造成这样的结果为什么?
(4)WHEN——何时?什么时间完成?什么时机最适宜?
(5)WHERE——何处?在哪里做?从哪里入手?
(6)WHO——谁?由谁来承担?谁来完成?谁负责?
(7)HOW MUCH——多少?做到什么程度?数量如何?质量水平如何?费用产出如何?
2、刻意练习。
把这些简单的技能和方法反复练习,直到它能够成为我们的条件反射为止。
3、以教代学。
如果,我们可以把这些简单的东西传授给小白,让他们能够灵活应用,那么我们自己的功底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Ps:我的下一步行动:对每一个知识和方法保持敬畏。时刻谨记,看似简单的东西,掌握起来可能更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