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内容来自一个星球朋友的问答:
提问:大东你好,我是一名理财小白,不太懂基金股票。
现在有个问题一直困扰我,就是买房好,还是买基金好呢?
我是一名95后,老家在三四线城市,现在青岛这边长期工作。月收入不算高,未来三年工资收入有可提升空间,家庭不算富裕,勉强有能付个首付的资金。
如果在青岛买房子,每个月需要还款大概5000左右房贷,而且首付可能需要借一笔资金;
如果在老家买房子,每个月大概需要还房贷3500左右。
现在若买房,每个月还完房贷后,几乎攒不下余钱了?
所以想请教一下你,我这种情况是买房好点,还是投资理财好点呢?
毕竟买房相当于存钱,虽然未来房价不一定会涨,但是刚需, 理财的话风险也很大。
我的回答是:
关于先买房子还是先存钱理财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人有不同见解。
有类似阿猫星主的观点:
我看过他分享的一篇关于《富爸爸》的读书心得,大概意思是房子明面上看着好像是一个资产,但却产生着跟“资产”相反的作用:资产是能产生现金流入的,而房子却要我每月还月供,产生支出的。
所以,房子是负债而不是资产,你说“买房相当于存钱”其实说不通,因为存进去你却拿不出来。
只能通过抵押方式,用一种负债换另外一种负债方式,而且利率还更高。除非你卖了钱才能真正意义地“拿”出来,但你又是刚需。
还有一种从租售比的观点:
举例,500万的房子在深圳往往每月租6000元左右,租金一年7.2万,年化收益率只有可怜的1.4%,如果在房价长期被调控的话(大概率事件,下面会分析),未来5年,年化收益率估计也就稳定保持2-3%左右,不能再多了。
因此,结合上述两种观点,其实暂时不买房,也是没问题的。
倒不如先把钱存起来,通过自身努力工作,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和理财增值。
把本应该购房的资金尽快积累起来并提高理财收益率,对现在的你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正常回答也到此结束了,但是后面我却为以下内容写了快2个小时。
先声明,我不是房产专家,我只不过从小散户还能不能买房地产ETF引申下面分享。
我根据自己买房的经验还有深圳购房的政策变化,还有之前分享给大家的达里奥的《债务危机》的部分内容来分析。
要不要先买房?最主要理清这么一个问题:
房价会猛涨不?
如果猛涨,当然先上车,毕竟理财还会亏钱,房子可是一路涨涨涨的。
于是,我帮你查看了下,青岛和深圳的新房的价格指数和二手房价格指数。
从图中,其实你不难看出,新房深圳除了2013年、2015年涨了一波后,就涨不了了,原因就是房住不炒的政策,就是政府压下来了。
再看看深圳的二手房,除了2013年、2015年外还有2020年又抬头了一波,原因是,房住不炒的政策只能管新房子,管不住二手房。
当然,深圳政府也不是吃素的,为了贯彻执行房住不炒的政策实施,搞出了一个二手房指导价。
意思就是你房子如果二手市场价值500万 ,但是政府出台指导价,说你房子二手市场只有400万。那么,只有业主们是傻子才卖400万,大不了不卖而已。
这样政府就达到第一个目的,成功降低了二手房交易热度。
如果购房者很想买,那么偷偷跟业主搞个协议啥的,暗地里按500万成交。
但是银行却只能按400万的7成贷款给购房者,也就是只能贷到280万,而剩下 500-280=220万,则是需要购房者自己掏,无形推高了购房者首付比例。
这样政府就达到第二个目的,有效降低居民中长期贷款债务(房贷)。
因为新房限购一直存在,政府一直要求新房按备案价销售,这样深圳就把一手房和二手房都有效统一起来指导,贯彻执行“房住不炒”政策了。
那么再看看新一线城市青岛,其实房价涨起来就像喷泉一样,都是从最中心最核心的位置开始喷水(涨价格)。
也就是一线城市核心位置先涨,然后带次要位置涨,然后到新一线城市跟着涨,因此青岛房价涨幅具有一个滞后性,所以我们能看到青岛房子涨起来比深圳晚一点,这是可以用此解释的。
当然,还是那句,我不是房地产专家,这个只不过是我理解分析而已。
但是我现在一个数据可以给到你,确信度很高,很靠谱,那就是居民部门杠杆率(http://114.115.232.154:8080)。
这里先解释一个概念:
居民部门杠杆率=住户部门债务总额 / GDP。住户部门债务由房贷、消费贷、信用卡、个人经营贷款等构成,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个人房贷。
你可以简单把国家的整体概念理解成 一个人,你今年收入100万(GDP),却同时产生了50万债务(住户部门债务),而其中大部分债务就是房贷。
那我们再看数据,从2008年到2020年,11年时间,我们居民部门杠杆率从不到20%涨到62.2%,增长了44.3%多。
而1993年到2008年,15年才增长了9.6%左右。
一个11年涨了44.3%,一个15年才涨9.6%,是不是增长太快了,快得离谱。
这已经引起想相关部门重视了,降低杠杆率势在必行。
怎么降低?
很简单数学公式,根据:居民部门杠杆率=住户部门债务总额 / GDP,无非就是降低分子(住户部门债务总额)或者加大分母(GDP)这两个方法。
假设,GDP增速比居民部门杠杆率快,意味着就是增大分母(GDP),这样就能降低杠杆率。
但是政府报告关于2021年的GDP增长目标,已经表明保持6%以上就可以。
而2020年名义GDP101.6万亿,今年也就估计107-108万亿。
于是,想通过GDP增速来加大分母看来是没戏了,那么如果住户部门债务还不降下去,那么迟早出大问题,《债务危机》早已经揭示这个必然结果。
我党还是讲求一个“稳”字的,不允许发生这样系统性金融风险,这样的债务危机,涉及到经济民生。
同时你也看到,很多地方出台了相关政策,严查“消费贷”、“经营贷”、“信用贷”,防范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甚至现在,连正常的经营贷和消费贷也不给多贷款,降低杠杆势在必行!
所以现在不存在以前的所谓的打压暗托升了,别听中介忽悠!
GDP上不去,只能把贷款债务搞下来,这么简单的逻辑关系,用大腿想下都知道!
我们要有大局观,你只要把握这个大方向就没错。
好比现在深圳这几天突然有冷空气了,气温下降很多,但是我知道现在都3月份了,快4月了,是一个变暖趋势,我还去买羽绒服吗?
现在就是要压住房价增长过快,只要房价涨不快,同时想买和想卖的人又给你各种限制限购限卖。
各种方式提高首付比例以此降低银行房贷出借,总体降低居民的贷款增速和总量。
同时又给你一些廉租房,公共产权房解解燃眉之急,只要大家不急着买就可以,大家不急着买,债务增长就没那么快,等待GDP慢慢跟上,杠杆率就能慢慢下去。
现在无论美国的针对,还是新冠,我国GDP短期内难以再出现高增长了,要保持居民部门杠杆率不涨,就要控制贷款增长。
没有了贷款的对房价和交易量支持,相对应房价也难以再高增长了,因此你大可放心,非超级核心地区,房价很难再有暴涨。
需要注意的事,政府从来没说过房价过高这个观点,而是一直强调房价增长过快而已,这样你就明白,为啥只说房价过快,不说房价过高了吧。
房价总体还是会慢慢涨的,暂且按今年GDP增长速度计算房价涨幅。
既然你知道房价短期内不会暴涨,当然是理财先啦,租着也是可以。
我个人的建议是30岁前,或者生娃前可以不考虑,先租着,多存点本金,学好点稳健的理财技巧,跑赢GDP增速绝对没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