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回顾一下中国的房地产历史,看了请对号入座,别哭!
2008年你看房:房价2000每平,你没有买房,你说金融危机,房价会暴跌!
2009年你看房:房价4000/平,你没有买房,你说房价上涨太多,要观望,说房价会崩盘!
2010年你看房:房价/8000平,你没有买房,你说国家已出台限购,房价会下跌!
2011年你看房:房价12000/平,你没有买房,你说国家要出台房产税!房价会跌!
2012年你看房:房价17000/平,你没有买房,你说房价涨的有点离谱,估计要崩盘了!
2013年你看房:房价21500/平,你没有买房,你听专家的,说房价快崩盘了!
2014年你看房:房价28000/平,你没有买房,你说国家要出台不动产登记,房价一定会跌!
2015年你看房:深圳市均价房价30000/平,不动产登记已经出台,小媳妇都成丈母娘了,你还在等.......
2016年你还在继续看房:首套房首付款最低20%,二套房首付最低降至30%;房贷利率、契税、营业税全面下调;二胎政策、个税抵房贷、地王加持!你真的觉得房价会降吗?
如今2017年,我国已迈入负利率时代,不论你选择把钱存入银行/支付宝或其他储蓄性质的平台,你所赚的利率都追不上通胀!钱一直在贬!值!
如果你选择的是在深圳买房,2006年买入价280万,2016年卖出价2600万。十年涨2320万,一年涨232万,一月涨19.3万,一天涨6352元,一小时涨264元,平均每分钟涨4.4元,这就是房地产的价值所在。
讲真
如果你恰好是刚需族
恰好你的承受能力也还算可以
那么现在就是入市的时候
买房要趁早!
阻碍你买房的其实一直不是房价,而是你那颗犹豫不决的心!!
举个例子来分析买房和租房哪个更划算
第一种人:买房
假设在一个二、三线城市,房屋总价为50万的地方买房:首付20万公积金贷款30万20年计,月供1963元。10年后选择一次性还款20万还清贷款,房子归自己。
那么十年的月供总计为1963*12*10 ≈23.6万。
第二种人:租房
租这套房子的话:按国内住宅3%的普遍回报率算,50万的房子月租为1250元。
由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75年~2011年CPI汇总为6.15倍,年均CPI5.7。取整,房租每年增长6%计算,10年房租为:
第1年房租:15000元
第2年房租:15900元
第3年房租:16854元
……
第10年房租:25342元
则租房人:
A、10年房租总计:
15000+15900+16854+……+25342=197709≈20万;
B、省下首付20万,存银行按年回报率5%(存款利率通常跑不赢CPI)算
20*1.05^10 ≈ 32.6万;
C、省下月供1963元存银行按年回报率5%、且利滚利算,约31万;
D、省下的一次性还贷的钱为20万。
现在有三个假设
假设1
未来10年房子增值速度和CPI一致,每年6%计算(非常理想化),10年后房屋市值 50*1.06^10 ≈ 89.5万。
那么买房的人财富为89.5万。
租房的人财富为32.6万首付存款+31万月供存款+20万一次性还款的钱-20万房租=63万
假设2
未来10年房屋大幅增值4倍,房产市值为200万。
买房人财富是租房人的3倍有余。
假设3
未来10年房子涨幅低于(63/50)*100%=26%,平均年涨幅2.5%,或者下跌。
租房人胜出.
单从财富上计算,只要房子随CPI增值,买房就是值得的。但是可能有些人预期10年后房价还不如今天,或者涨幅低于26%。
上面的算法只是一个泛泛而谈的算法,毕竟,每个人所生活的城市和潜力是不一样的,所以该不该买,想不想买都得根据自己的情况量力而为地进行分析。
最后,买不买房,每个人心里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房价为啥这么高?
一:房子的成本高
1.地价,也就是开发商拿地的成本;
2.建安费,建筑安装等等的支出;
3.税费,政府各部门收取的税收和其他费用。
从供给角度,在正常情况下,房价就是以上三项成本,再加上开发商的利润。开发商的利润率,是波动的,一般是10%,高的时候是20%甚至更多。
如果房价长期上涨,一定是成本过高造成的。
成本的第一项是地价
地价就是土地出让金。在住房改革前,房子都是政府盖的,土地是通过免费的划拨方式获得。改革后,开发商一律国土资源部门主持下,通过“招拍挂”,也就是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取得土地使用开发权。拍卖的资金,也就是著名的“土地出让金”,进入地方政府的财政专户。
尽管法律是城市土地是国有的,但是,其实际的所有者,是地方政府。据说,地方政府靠卖地筹集资金,是受了香港地方政府的影响,土地出让收入,是港府的主要收入部分。城市土地,具有稀缺性。
伴随城市化过程,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小城市向大城市流动,后就会出现超大城市,就目前来说,中国出现的超大城市还不多,将来势必出现真正的超级大都市。城镇化和人口流动,是造成地价进而房价高的基础性因素。
成本的第二项是建安费
这个包括七通一平、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施工管理费、设备购置及安装使用费、小区公共服务及建设费、小区公共设施建设费等。
这部分成本,大体上是正常的。
成本的第三项是政府各部门收取的税费
税收有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是营业税的附加)、契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等。
政府收取的费,各地有差别,明目五花八门,比如渣土费、人防费、中学增建费、旧城改造费、公建地费、墙改费、环境保护监察费、城市绿化费、监理费、质检费、价格评估费、审计费、散装水泥限袋费、工程质量监管费、工程造价管理费、安全监察费、劳动定额测定费、外省承包工程管理费、施工图纸审查费、预算费、施工噪音管理费、专家评审费、卫生费、行业管理部门培训费、城市建通集资、治安费、报刊费、街道管理费、计划生育管理费等等。
据著名经济学家估计,大约有12项税,56项费。几乎每个政府部门,都有一项收费,房子成了唐僧肉。政府性税费占房价(非成本,因为税费大部分是按照房价收取的,比如营业税)的70%左右。
明白了房价的构成,就不难理解,为什么2010年以来,在被称为史上严厉的调控政策之下,在万众喊打的声浪中,一线城市核心区域的房价只是轻微下跌,这是利益使然。土地出让金不降低,而且还在上升,税费一项不减,成本基本不变!房价安能下降?
二:土地制度、住房需求和居住文化影响
第一、土地制度导致市场供给短缺。在土地公有制的条件下,土地是被政府垄断的,前期土地很便宜甚至免费(互联网模式哦),比如建工厂、学校,让企业把基础设施建起来,从而周边房价上涨起来,政府开始限量慢慢拍卖土地,价高者得,其实最开始土地拍卖是为了防止腐败及土地开发利用考虑,这样可以让有实力的开发商去开发,从而使土地得到充分利用,也避免了利益输送以及国有资产的流失,但这形成了后来的土地财政,在一个垄断的市场里,地价再也没有便宜的了,只有越来越高,那建起来的房子能便宜吗?所以我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就如同股市里的庄家,拿着所有的筹码,慢慢的放货,那些提前拿到货的人变成了一个一个的小庄家,拿到了就不放或者高价放,于是大庄家的货只有以越来越高的价格放出来,但是放的还是太少了,庄家甚至说货没了,比如京沪规划要限制建设用地,限制人口,所以市场上的筹码就那么多了,想要的人不仅要有资格还要有能力去接,提高门槛,最终,提高的还是价格。所以,如任志强所说,除非发生战争,房价不可能跌,因为土地制度不太可能改变。
第二、住房需求激增。从传统的福利分房到住房分配货币化,再到城镇化带来的住房需求,都导致核心城市的住房需求激增,而土地的垄断让供需严重矛盾,带来的只有上涨,所以现在越来越高的租售比和房价收入比,人们还是有住房需求没有满足。
第三、居住文化的刺激。很多人说房价上涨有丈母娘的一份功劳,其实这也是我们的文化,过去的家族为生产单位产生的互助方式,在现今已变换的生产单位情况下,依旧难以改变;同样,租房居住意味着收入低、财产少、没面子、不稳定、不受尊重,所以结婚必须买房,能买房不租房,这都促进了房价的上涨。
另外,还有如考虑粮食安全问题保护耕地、国家调控、小产权房问题等等都拉高了房价或租售比。
三:房产属性、资产价格变动周期与货币的关系以及房地产vs购房者vs银行vs地方政府的四角关系
1. 两个属性:居住属性和金融属性。
金融属性主要是指买房子是为了获得投资升值收益而非居住需求。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看清市场上很多有关房价的妖魔言论,比如中国一线城市房价永不会跌。
哪怕是北上广深的房价里,金融属性也绝非仅占「一小部分」。这些城市房子的居住属性怕是支撑不了八万十万一平的价格。横向纵向可以比较东京等国际城市的现状和历史。
最简单的办法,大家可以去观察一下这些城市楼房里的开灯率,这个是生活指标,骗不了人。
高层近期密集出台的历史罕见的严格调控措施,其总体思路就是一句话: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这句话虽然被炒房客反过来解读,但也不要低估高层释放的重要信号:增加房子的居住属性,挤压金融属性。
这恰恰从侧面印证了,中国房价包括一线城市的房价,金融属性已经到了不可不管的地步。为什么高层要频繁地喊这句话?
因为这关系到整个经济「赶虚入实」的大计,即是把资本从虚拟繁荣的金融体系里(包括房子),赶到实体经济中。
「赶虚入实」是中国经济目前最大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了,任由钱在泡沫里空转,等着大家的,就是泡沫破灭。其后果可以参考美国次贷危机,或日本失去的十年。
2. 资产价格变动周期:与货币的关系。
无论是股票债券,还是生姜大蒜,任何资产、商品都会在货币宽松的环境里涨价,直到出现泡沫,泡沫扩大膨胀,变成人们难以承受之痛。比方大家去菜市场就不能承受十几块一斤的生姜。
之后中央银行收紧流动性,资产价格就会下跌,回归理性。直到经济出现通缩,货币政策又开始新的一轮宽松,资产价格又开始上涨。新的一轮循环开始。
经济周期成百上千年都没有变过。
现代周期是以短期周期里债务越来越多,最后导致崩溃,开启一轮长周期的回归。
简单来说,市场钱多了,资产价格就会被吹起来。钱少了,价格就跌下来了,泡沫就破了。
无论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和股市的崩溃,还是07年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引致的全球经济危机,都是货币当局连续收缩货币刺破泡沫的典型结果。
如果市场上钱一直少不下来,你怎么能指望房价降呢?
回到中国的房价。事实上,跟随央行的货币投放,在过去的一些年份,房价是出现过下跌的。比如在2014年,哪怕是北京的房价,也出现过从2014年4月到2015年1月长达10个月的下跌,跌幅超过了8%。
2014年的房价下跌,主要原因是美联储宣布退出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中国央行的外汇新增占款连续下滑。
而大家都知道,过去中国央行印钱,都是靠外汇新增占款来印的,也就是说,外汇占款变少了,相当于被动地让央行收紧了货币投放。
高层在2014看起来很有决心要搞去杠杆,挤泡沫的工作,但当房地产哀鸿遍野的时候,终究没兜住经济下行的压力。
从2015年2月开始,央行连续降准降息,刺激银行信贷,就这样,房价开始了最新一轮一飞冲天的上涨。时至今日,就算经济再面临巨大下行压力,内外环境已不允许央行再搞15年那样的宽松政策。
内部看,严重的资产泡沫(高房价)会对人民币汇率形成巨大的贬值压力,继续宽松货币推泡沫,可能把人民币彻底搞崩溃。这后面的机制是汇率的购买力平价理论。
外部看,美国经济正在加速复苏,美联储正在加速进入加息的货币紧缩通道,这锁死了中国央行货币宽松的空间。这背后的机制是利率平价理论。
事实上,全球央行都正在退出宽松的货币政策,小川行长前不久也高调表示本轮宽松政策已接近尾声。这说明什么?
说明靠宽松货币驱动的房价上涨,也已经接近尾声。
归根到底,一切价格现象都是货币现象。
中国房价的问题,没有大家分析的那么玄乎,根本上就是钱多了。把水龙头关紧,房价自然就会跌。什么区位、城镇化、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分析,都是掩耳盗铃,统统扯淡。
无论是从「赶虚入实」的大计中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样的政策思路,还是从宽松的货币环境接近尾声这样的货币思路,我们都可以得出结论:
中国房价单边上涨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3. 四角关系:房地产vs购房者vs银行vs地方政府。
3.1 房地产与银行。
房地产是个高杆杆(高负债)的行业,房价的涨跌会直接影响到它的偿债能力。
房价涨-房地产公司赚钱且股价上涨-按期偿还银行贷款-信用评级优良-继续获得开发贷款-与此同时银行坏账率维持低位。
房价跌的话,把上述逻辑反过来走一遍即可。极端情况下,房价如果快速进入下降通道,那么最终就会导致房地产公司破产,银行坏账增加。参考美国次贷危机中的房地美房利美。
3.2 购房者与房地产。
人都很贱,买涨不买跌。或者说,人的本性,就是追涨杀跌。
在房价上涨时,人们更愿出手买房,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都更容易达成交易。房地产公司就能按照既定规划收回成本和获利,转而偿还银行的开发贷款。
如果市场下跌,购房者会持观望或者更极端,会抛售手中房产,导致住房供应增加,房地产公司已开工新房销售困难,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无法偿还银行贷款,银行坏账形成。
3.3 购房者与银行。
现在中国经济的最大问题,就是信贷全跑房子里去了,不进实体经济。为什么?
因为国企产能过剩,亏损连连,民营经济的风险又不可控,所以银行就拼命贷款给买房子的人,反正最不济可以把房子收回来,只要房价不跌。
可是,万一哪天房价跌了呢,这个「只要房价不跌」的逻辑不再成立了会怎么样?
房价大跌-购房者断供(按揭的是价值500万的房子,现在市场价只有400万,谁还还钱?)-银行收到跌价的房子-银行抛售房子收回流动性-促进房价加速下跌-断供增加-银行坏账飙升。
银行坏账飙升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银行会失去储户的信任,你的存款正在变成无法收回的银行坏账。人们会争相把钱从银行里取出来,不再相信银行。
银行里没钱了,经济还怎么玩儿?
银行坏账到一定情况,就是金融体系崩塌,市场流动性枯竭,资产价格狂跌,工厂大量倒闭,民众大量失业,整个经济就出现大规模萧条。参考1929-1933的经济危机。还记得那场危机的结果吗?希特勒上台,二战爆发,世界秩序最终重构。
2007年金融危机之后,雷曼破产,贝尔斯登倒闭,美国最大的住房抵押贷款公司房地美房利美被政府接手,没有倒闭的大型银行也在更严厉的监管下更艰难地经营(请参考德意志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的遭遇),英国脱欧,川普上台,逆全球化思潮喧嚣尘上。
历史总在往前,但历史又是何其相似。
3.4 地方政府与房地产与银行。
中国是分税制,地方的财政收入有一部分要进贡给中央,所以地方的收入其实不能完全覆盖支出,这个缺口一般通过地方政府向银行贷款来填补。日后地方政府偿债,除了靠日常的地税收入,则主要依赖地方的土地出让金。
要房价跌很简单,大规模增加土地供应,压低地价,房子价格自然就会下降。政府为毛不这样做?
地价跌进而房价跌,政府的卖地收入减少,地方政府欠银行的债就可能违约。这样的逻辑下,银行坏账的来源,除了上面提及的购房者断供,房地产公司违约,又要多一笔地方债务违约。
而银行坏账一旦飙升,出现的后果非常可怕,上面已有提及。
明白了这些关系之后,你就明白,不是不能快速让房价跌,实际上如果只是单纯要房价跌,以当局对经济的绝对把控能力,一句话就能做到。只是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巢倾。
倾巢之下,安有完卵?
四:腐朽的户籍制度
中国人之所以必须买房子,不在于房子本身,而在于房子背后的相关权利,比如子女的入学、享受相应的当地居民的一些权利。所有的所有,前提条件就是要买住房。如果不买住房,如果随意去全国任何地方都能享受到和当地居民基本的权利的话,没有那么多人执着于买房。房价高涨的根源在腐朽的户籍制度等。
房价趋势总结:
1. 政策面和货币面,已经封死了房价继续上涨的空间。中国房价单边快速上涨的时代已经结束,这里不分北上深和二三线。
2. 中短期,房价将维持在一个高位盘整或者局部城市小幅下跌的情况,不会出现大跌(整体20%以上的跌幅),这是经济不发生系统危机的底线。
逻辑1告诉我们,未来还想通过炒房赚大钱的同志们,可以洗洗睡了。逻辑2告诉我们,指望房价快速下跌不费力气就可以买房的同志们,也可以洗洗睡了。
事实上,房价的问题高层非常清楚。解决问题的思路,也非常清晰:用时间换空间。先把房子稳住,进而把经济稳住,然后解决产能过剩,三四线城市房子库存过高的问题。
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实体经济的回报率(ROE)才可能回归到合理水平,「赶虚入实」才能真正实现。靠行政的力量,不提高实体经济的ROE,是无法真正让钱离开金融体系的。
现在该不该买房?
我认为在控制好风险(非常重要)的前提下,有能力买房还是应该买,但是至少是强二线城市,其它城市都不建议投资买了。房地产是长周期,但是已经涨了十多年,在房贷要还完之前的那段区间,基本会看到房价的调整甚至是大幅下跌,有能力买基本是晚买不如早买,尤其是这些强二线城市,在下跌前的涨幅是可以抹掉之后的下跌的,甚至中途你还可能有机会出售获得不错的收益;即使房价下跌了,强二线城市的工作岗位也远远多于其他城市,也比你去其他城市要强得多,你的选择也基本远好于在其它的城市。
如果没能力买房,租房也没什么,风雨来临时,保持现金会好过大多数持有资产者;由于计划生育碰到的各种东西可能都在拐点区域,比如一些传统文化的慢慢改变,可能不得不从我们这里开始了,另外,这代人以后的财富构成,一定和现在大部分财富所有者以房地产为主不同,所以,投资自己,培养其他资产的投资能力,会很重要。
中国正有一个农业化国家转型成一个现代化工业国家,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特大城市群正在形成,无数来自农村的人们,正在这城市化进程中得到红利,在城市里买房置业。更多的农村人正在涌入大城市,在一个城市买房子是他们成功并且扎根的唯一标准。
给准备买房者的几点建议:
1.对于没有房子的人
如果可以接受长期租房,并且自己有安全投资稳定增值的能力,眼下的房租跟房价比,确实低。不过,一定要记住,你的财产要有其他安全、稳定的增值能力,如果没有,那么可能还是买房会保险一点。
2.对于没有房子、但又确实有购房需求的人
那么,你还是买吧。作为传统华人概念中的生活必需品,房子承载的东西有很多——教育、生活、甚至是夫妻感情、跟丈母娘的关系……都有关。家庭幸福、家的安全感,是很难替代的,这一点女人尤甚。
3.买房一定要“借钱”,要会用银行贷款杠杆
年轻人不要过分担忧还贷问题,中国房地产按揭贷款的平均还款年限是6年左右,有句俗话叫“莫欺少年穷”。做了房奴会更上进,男人更甚。
4.选择物业,无论是自住还是投资
判断物业价值重要的是地段。李嘉诚说的核心价值地段观,放到现在一样是真理。
5.市区楼越小越值钱
以后,市中心土地越来越稀缺,想住在市区的人有很多,市区楼越小越值钱。如果你手里有大房子在投资,不如换成几套小房子更划算。
6.诉你开发商是怎么选择要投资进驻的城市
他们会研究人均GDP、人口净流入、市场供应量这些关键指标,其研究结果是,中国的三大经济圈:京津、长三角、珠三角这些超大型都市群,十年内房价很难出现暴跌,眼下看不到任何外来人口流出迹象。
7.想买房子,我们可以先去看二手房租金
这里不是说要请大家去对比一下月租金和月供款哪个更低,而是去看看租市和买卖情况。租市是个很好的购入考量指标,如果求租的人多,以后承接的买家也多。二手房日后能不能顺利卖掉,是判断一个区域物业供应是否过剩的一个很好标准。很多地方,被炒得热闹,却始终有价无市。
8.不要用房价收入比去计算
现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这些一线城市房价,放在全球进行比较并不算贵(绝对值),不要用房价收入比去计算,因为从1988年起就是错的。
9.买一线城市的房子还是比较靠谱
扯多了,其实就一句话:必需品应该买,投资品对于高手而言是鸡肋,对于一般老百姓,只要求跑赢通胀的,买一线城市的房子还是比较靠谱。
10.市场回归理性,可入手买房
事实上,自全国各地,尤其是一线城市政府出台多项楼市调控政策后,市场回归理性,正是买房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