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一代女皇。
你无视男权社会规则,不驯顺于男权社会。你是男权社会的成功挑战者,男权社会中的异类。
你英明果断,头脑冷静清晰。治事有方,政绩昭昭。
你玩弄权术,排除异己,心狠手辣,残暴冷酷,滥杀无辜。
你,能量巨大,在中国历史上留下重重一笔。是非功过,历史云烟已远去千余年。可上至历代政客,文人雅士,下至村野匹夫,却不住回头望,不休评说有关女皇的是是非非。正如风中屹立干余载无字碑,任后人揣测浮想联翩,它只不理不睬静默无语。
读了这本书,拾了人家这许多牙慧,人云亦云的话暂且放过吧。
目光掠过浓墨重彩的主角武则天,倒是唐高宗李治,这个躲在武则天背后阴影中的人物,却让我唏嘘不已,思考再三。在和武氏的共同生活中,他是怎么把自己过成了虚无般的存在?上承父业,一代名君唐太宗交到自己手里的李唐江山,他没有守住而易姓他人;仁孝有德,治事有方的儿子,他未能保护;名为皇帝,实为皇后之囚徒,个人私生活完全在皇后监视之下,更遑论享乐。唐高宗不为孝子,不为明君,也不能算尽职父亲,他失败的人生至此,他的历史功绩不堪后人评说。面对强大对手,我在想,唐高宗李治在其中又是怎样的推波助澜帮助对手致己失败的呢?
李治,唐太宗与长孙皇后嫡生第三子。虽然李治“生来赋有深情,忠诚恭顺,”也得太宗欢心。可知子莫若父。“治为人软弱无能,优柔寡断,”怎堪统领大唐帝国?李世民的无奈选择。两个嫡生长子凶争恶吵争太子位,为避免两子恶斗互伤,才做出了这犹疑的选择。
父皇生前印象中仁厚乖顺的儿子李治,以后又有怎样的表现呢?
太宗灵前宣誓登基,将要君临天下,执掌大政的李治,竟伏在托孤大臣褚遂良肩上哭泣。
对父皇深情流露?不尽然也。因为之前父皇病榻之侧已与父皇才人武媚娘恋情似火。此时的唐高宗李治是为肩上的担子惶恐而哭,怯懦脆弱的性格使然。
为武氏情色所迷的唐高宗李治,将尼庵中怀孕的武氏接回宫中,从此对武氏宠爱倚重有加,对其“公正无私的忠言”更是不用任何怀疑地言听计从。
王皇后竟然掐死武昭仪的不足十天的女儿。
王皇后要用魇魔法害皇上,并且证据确凿。
如此劣迹的王皇后,目标岂不直指被废?
唐高宗李治怎么就不反问一下自己,英明睿智的父皇为儿子选中的贤淑女子竟会如此阴毒险恶且又如此愚蠢透顶?而废掉王皇后,武氏便是那直接的受益人。难道皇上对他人言之凿凿的王皇后的劣迹就没有一点怀疑?恐怕也不是吧。皇上为了武氏,此时只想感情用事,宁信其有。
李治听从武氏的劝告,御驾亲临长孙府第,积极配合武氏想拉扰长孙无忌为己所用的计划。并且封无忌的儿子们官爵,武氏又赐厚礼。看着他们的表演,无忌心里明白却不为所动。
托孤大臣褚遂良对王皇后魇魔皇上的事,提出疑问,请皇上调查时,皇上只默然以对。
有武氏强大的幕后支撑,面对托孤大臣、朝廷肱股反对废王皇后的诤言忠谏,唐高宗李治那是置之不理,独断专行。最终,耿介刚正,忠言直谏的老臣统统被逐出朝廷,武氏终立后。
唐太宗如果地下有知,恐怕要怒而复生。什么恭顺儿子,李治呀,你怯懦软弱吗?不,昏庸不明,才是你唯一的特点。你唯武氏之命是从,执迷不悟的如此彻底。察人之明你一点没有,托孤大臣是要忠心辅佐你守护李唐江山的呀,你却完全听从武氏安排,最终贬谪他们穷乡僻壤客死他乡。你助纣为虐扰李唐,你愚昧昏聩成傀儡,仰人鼻息了残生。
唐高宗李治的一则生活短剧:
唐朝的皇帝,探望被他和武氏监禁的王皇后和萧淑妃。
探监的时间:武后回家省亲不在宫中时。
结果:眼线告知武后。
李治被武后查问。
“据报告,皇帝去看过那两个女犯。是否属实?”
“我没去看过。”皇上赶紧否认。
“那么,没去很好。”
唯有一声叹息!悲惨,卑怯。一囚徒。
无语话高宗。你不是认为王皇后恶行,必废不可,并不惜贬谪劝阻你废后的众元老大臣,今日却又为何心生同情去探望?
你的探视时间,你的否认探视,都在告诉武后她已成功获得了权利,你现在已完全是她的囚徒,更准确地说从来就是。
落到如此境地,是该埋怨武氏太强悍太霸道呢?还是该怨高宗自己太懦弱昏庸?
随着武后在朝堂之上号召力日益强大,唐高宗李治在以后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力日渐式微也事属必然。朝臣们习惯了“二圣”并举,武后朝堂之上洪亮的声音,大臣和皇帝都习以为常了。
凡威胁到自己未来权利的,即便是亲生儿子,武氏也是毫不留情的。失去爱子,唐高宗除了痛心,烦恼生闷气之外,对武后又能怎样呢?把武后处死,不又多一条人命?这就是唐高宗的逻辑。他又病又乏,只要太平宁静的活着,直至昏昏然而终寂。
历史舞台上的唐高宗李治,一生的演出结束了。他的历史功绩,他的有点窝囊的人生,也都化作历史云烟散去了。只一枝柔弱的藤蔓印在脑海,让我回味思考。
唐高宗李治,父母眼里忠诚恭顺的儿子。妻子武后眼里温顺听话的丈夫。只是这样软弱如羔羊,在世间,与己则未必可行。太柔弱的双肩,又如何在人世有所担当?唐高宗李治柔弱的双肩不堪负大唐江山,所以会惶恐哭泣。他依从武则天,如同一枝藤蔓找到了可以依附的树干。
刚柔相济才是生命的完整,缺一不可。正如有菩萨低眉,却也应有金刚怒目。菩萨低眉和金刚怒目是佛的一体两面。扬善之柔须有惩恶之刚相辅方成。
曾国藩曾说,“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什么是刚?刚不是表面强硬蛮横。它是骨子里的有担当敢作为,敢于迎难而上,而不是逃避退缩。它是有自己的坚守、原则和主见,不做墙头草,不为小恩小惠而见风使舵。它是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有骨气有尊严地活着,不苟且偷生。有刚之人很平静,他与人和善,却给人以厚重沉稳之感,内里修得静气,外不轻浮不轻狂。有刚之人非无情冷漠之人,他们懂得感情有如涛涛江水,如任其泛滥肆虐冲破理性堤岸即成灾患。他们有坚守和明察,也不会被他人感情裹挟利用和长久迷惑,因为感情永远不会是生命的全部。他们要管控感情,而不被感情所控。
掩卷沉思,感叹着唐高宗李治的一生。
想到了些什么?我们又该给乖巧听话的孩子讲些什么呢?你可以爱心无边,悲悯情怀,同情众生,温柔善良,心地柔软如同小蜗牛软软的躯体,但不要忘了修得一个小蜗牛那样的能够保护自己的硬壳房子。你可以明媚,阳光,气若幽兰,笑颜如花,风姿绰约,翩若惊鸿,但不要忘了在明艳了世界,让他人赏心悦目的时候,带上玫瑰花枝上的他人亵玩不得的刺。
听着自古及今的人性善恶之辩,我们知道世界是一个善恶并存的世界,人心是天使的居所,也是魔鬼的藏身之处。正因如此,行走于世间,比你的善良,同情心,宽厚仁德,能说会道,英俊漂亮,甚至学富五车还重要的是你的明察。换句话说,顶重要的是你需要修得一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在你人生的取经路上,才辨得了人妖正邪,才能行止有度,方寸不乱,踏平坎坷取回真经。
人生若能重来,唐高宗李治留给后人的故事或许会精彩许多。
2020.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