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5.4 佳豫
《使我痛苦者,必使我强大》(解读论语第78天)
日经第383篇(雍也第六)
经典原文1: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孔子说:“齐国一改变,可以达到鲁国这个样子,鲁国一改变,就可以达到先王之道了。”
齐国和鲁国是当时春秋时期相邻的诸侯国,由于礼崩乐坏,这两个国都已无道,但是鲁国相对要好一些,变一下就好了,齐国则要变两次。
历史上讲,当时,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封诸侯国土,所有的功臣、皇族都得到了封地。姜子牙当然也得到了封地,就是齐国,那齐国呢是比较注重武功的。
鲁国呢是周公的受封之地,比较注重文治,所以两个国的发展方向就不一样。
齐国是行霸道,鲁国虽然也是无道无礼,但是行的是王道,而且还出了孔子和孟子这些大圣人。所以齐国是急功好利,不能行仁,需要变两次。
所以孔子当年就非常希望先将鲁国转变成一个符合周礼的国家,然后带动齐国以及其它诸侯国都恢复周公之治,这种政治理想是非常好的。
周公好礼,所以鲁国人都好礼,毕竟是礼义之邦。所以要推行礼制,孔子认为先从鲁国开始。可惜,孔子他的愿景在当时没有被采纳与实现。
和孔子雷同命运的历史上有很多人物,如楚王虽雄,却难免乌江自刎;冯唐有安邦之志,却到老半官无封……
反观有些人:如,张良原是布衣,却作了蜀国军师;刘邦虽弱,却拥有万里江山;晏子没有五尺之躯,却封了汉朝大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差距除了脖子以上的部分,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长;水不得时,风浪不止;人不得时,利运不通。
一个人的实力固然很重要,同时,懂得如何审时度势更重要。就像20年前,谁炒股都会赚钱;10年前谁买房都会挣钱;5年前谁做网络谁就获利……也就是说,站在风口的猪都会飞起来,母猪真的会上树。
那你想要造福多少人,上天就会赐予你多少智慧。
但是,“天降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就是说,凡成大事者,必将经历苦难和磨砺,方可成就那个无限可能的自己。如,智一老师常拿自己的故事做案例讲课:一块钱难倒英雄汉。
只有经历过,才会看透,才会参悟人生,才会感同身受……所以可以说,所有人生中所有的磨难都是珍贵的财富,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使我痛苦者,必使我强大。只要守住初心,清楚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多年后,回头再看现在的自己,一定会感恩那个曾经内心强大的自己。
在春秋时期,齐国的封建经济发展较早,而且实行了一些改革,成为当时最富强的诸侯国家。
与齐国相比,鲁国经济的发展比较缓慢,但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保存得比较完备。
所以孔子说,齐国改变就能达到鲁国的样子,而鲁国再一改变,就达到了先王之道,这里反映了孔子对周礼的无限眷恋之情。
经典原文2: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孔子说:“觚不像个觚了,这也算是觚吗?这也算是觚吗?”
觚是一种酒器,能够盛两升酒。盛三升酒就不叫觚了,叫觯。没有达到盛觚的标准也就不能叫觚了,孔子这里是在比喻什么呢?!
正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这里孔子一句话,却有无量含义。
当时,由于礼崩乐坏,导致国家出现了很多乱象: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那在孔子的思想中,周礼是不可以轻易变动的,从井田到刑罚、从音乐到酒具……周礼规定的一切都尽善尽美,甚至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在这里,孔子用比喻句来感叹当时的人事物都名不符实。
我们看《论语》里面,很多对话都是孔子的弟子,来问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那夫子有没有说回去做一个准备,说回去备备课再来回答问题?!没有,对不对。
也就是说,他老人家已经做到无心的境界,拥有了大智慧。
佛家有说六波罗蜜(度彼岸的意思):第一是布施,第二是持戒,第三是忍辱,第四是精进,第五是禅定,第六是般若(智慧的意思)。
大家去寺庙烧香拜佛,有过撞钟的经历吗?钟因为它是空心的,才能被叩响,如果是一口实心的钟,就叩不响。
那钟自己是不会响的对不对?只有当我们叩它,才会响。也就是说,大叩大响,小叩小响,不叩它就不响。
所以,夫子的弟子问他,他就回答。因为他的无心,智慧就自然来了。他随手拿一个器具就可以说明白一个道理,真的是做到了一切为我所用,就像老子随手折下枯枝解读生命的奥秘一样。
孔子用觚来表示天下万物皆如此。
我们可以从“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入手思考,我们知道万物推演到最后,都是一股能量,一种频率,也就是说万物都是弦外之音,物质都是假象。
他这里的弦外之音可以理解为:君要有君的样子,君就好比现在的领导,如果做领导的失去了领导之力,就不能叫领导了。正如这个觚,失去了形,就不能再盛两升酒了,可能多了、可能少了,可那都能再叫觚。也就是说,领袖最大的耻辱就是权威的丧失。
那对臣来说,也是这样的,如果做下属的失职,没有尽到做下属的本分,那这个位置就是虚位,不能称为臣。
春秋时期,五伦位都被扭曲,所以当时也称之为乱世。夫子藉用这个觚的酒器,来发表他的感叹。
结合这两段,我们可以看到,机会一般都是披着困难的外衣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挑战和考验我们。
所以,一个人为什么会成功,就是坚持了那么一下下不放弃而已。
正因为夫子没有放弃对生活美好的憧憬与希望,没有放弃对这个世界的期许,没有放弃自己的人生目标,才成就了一代圣贤的诞生。
我们亦如比,绝不放弃,最终也会成为自己想象中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