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姨和姨夫的教育完全不同。姨夫属于百分之百宠爱,有求必应的类型,记得那天一起看电视,里面有一个小孩在超市里吵吵闹闹要买糖而家长不给买,姨夫看了之后说"我闺女从来不会吵闹",小姨回应"那是因为你有求必应,根本不给她吵闹的机会";而小姨的教育更多的是方向性的指导,我看着她和表妹从小吵到大,尤其是在表妹高中叛逆期的时候甚至恨不得打起来,心里总想着这孩子怎么这么倔,小姨这样苦口婆心的教导似乎并没有起什么作用。现在表妹上大学了,性格也温和了好多,昨天和小姨的一番闲聊彻底让我改变了对"唠叨"的看法。
01
表妹是在昌平读的小学,到该读初中的时候,小姨跑遍了北京市区里所有的好学校,为她申请更好的初中。在某天早上去参加某重点中学笔试的时候,发生了严重堵车,眼看学校就在前面,可是车却一点也走不动,于是小姨拉着表妹在将近40度的路上狂奔,可是没走几步,小姨着急的满头是汗,而回头却发现表妹在慢慢悠悠的走着,小姨赶紧过去拽她说"快走啊,开考时间马上就到了",然而表妹还是懒散的说"迟到就迟到一会呗",小姨当时还气急败坏的打了她一巴掌,心想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争气。最后还是迟到了,也没有考上这所重点中学。
小姨事后还苦口婆心的对孩子说"如果我们不迟到那么久,也许就能把题做完,也许就能考上,那样你今后的人生可能都要改写,不敢说改写的比现在好,但你的懒散确实让自己失去了一次改变的机会"
02
第二次是小姨带着表妹赶火车,本来打算打车去火车站,所以出门较晚,但出来后发现路上堵的水泄不通,于是改坐地铁加步行,小姨仍然是一路狂奔到车站,检票,安检。再回头一看,表妹已不见踪影,等了好久,她才慢慢悠悠的出现。最后两人刚上车,火车就开动了。
小姨一边对孩子的态度感到失望,但一边仍耐心的说"你叔叔已经在车站那头准备接我们了,你姥姥也已经买好菜给我们准备午饭了,如果你这一步没赶上,后边的每一步都要往后错,并且耽误所有人的时间。"
03
表妹前几天约好要和同学一起去十渡玩,但需要很早出发去西客站赶车,可是太早没有地铁,某些同学又嫌打车太贵,于是最后决定走着去车站。可是表妹并不想走着啊,自己打车又显得太不合群,于是叫了三两个同学在头天晚上回她家住,第二天早上四点让姨夫开车送他们去车站。第二天起个大早,但由于是端午节小长假的第一天,车站旁边的那条路上被堵的水泄不通,姨夫安慰她们"没事,要是赶不上车,我就开车送你们去十渡",但此时表妹毅然决然拎着两个大箱子下车,带着同学们一路飞奔到车站,检票,上车,成功与其他同学会和。
后来小姨还特意给表妹打电话表扬她的勇猛,没想到她说了一句"妈,你对我的教育,我都记得。"
父母总是对孩子有无尽的唠叨与叮嘱,孩子总是给父母回应那种敷衍与无奈的表情。但这并不是说明父母的唠叨是无用的,只是孩子还没有成长到她可以理解你所唠叨的内容,你拿几十年的生活总结出来的经验教导他,想让她少走弯路,可是有些事情是孩子自己必须走一走弯路才能明白的。
所以,对你的孩子多一点耐心,该有的教育还是要有,只是教育的效果不是一天半天能体现出来的,你的唠叨不是为了让孩子不犯错误,而是让他在犯错误之后彻底醒悟不再去犯第二次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