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寒假之前,就和同学们约好,过了春节,老师要家访,记得当时大家的眼神里既有期待也有怀疑,可能觉得全镇那么多村子,一一家访有点不可思议吧。
但我既然有了这个想法,就一定会尽力完成,我甚至拟订好了路线和同行人员,班长和组长。有的同学也把这件事牢记在心里,春节前的一个晚上,竟有一个同学给我发信息,“老师,你明天来我家家访吧,我爸喝醉了就吵我,打我!”这孩子,把老师当救星了。我见过他爸妈,对他亲着呢,便安慰他,让妈妈好好劝劝,不要和爸爸顶嘴,等老师去家访的时候会和家长交流的。
谁知疫情袭来,家访无法成行,于是,我就改为电话家访,六个小组分六天完成。从2月4日到2月9日,每天都会和部分学生或家长交流,了解他们在家的学习和防疫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鼓励和开导,效果还是不错的,当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了一些思考。
思考一:打电话是最正常的一种口语表达交流方式,但大部分同学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待于提升。其实,在语文试卷上,曾经出过类似的口语交际题,我曾不厌其烦地告诉同学们和别人说话,一定要注意礼貌用语,当时大家好像都记住了,没想到实际运用时,还是问题多多,或许,笔试大家大多能过关,可是,在这次不是刻意的隔空“面试”中,大多数同学是过不了关的。只有少数同学在谈话开头说了“老师好”或“老师新年好”,结束时说了“谢谢老师!”或“老师再见!”有的同学只是在听,全程没有一句交流的话,有的同学不会倾听,甚至不等把话说完,就挂了电话,有的同学还是以前懒懒散散的样子,可能因为作业完成不好,就不是很愿意接电话,亏得家长在旁边看着。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多日未见,学生和老师之间又有了生疏感,也可能是老师的家访电话让他们有压力,有点紧张,还可能是家长平时不太注重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和引导。新学期开学后,我一定会注重让同学们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思考二:父母对孩子学习的态度很重要,特别是这个寒假,每位家长都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但效果依然有很大的不同。有的同学作业完成很好,因为家长一直在检查督促,有的同学作业不堪入目,因为家长只是说说而已,从未真正地关注,甚至老师发在群里的作业答案,都没让孩子看,孩子一问三不知,若是平时,有忙的理由可说,可现在呢,大家都闲在家里,还是不愿在孩子身上下功夫,真是没办法了。这段时间,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思考三:孩子自身的学习态度很重要,比较明显的区别是,我在电话中随机抽查古诗背诵情况,有的同学对答如流,五六首诗一口气就背出来了,有的同学错误不断,疙疙瘩瘩,一点都不流畅,还有的同学竟然一首都背不出。有一个同学估计是不好好学习,不听家长劝,因为打电话时我隐隐约约听到家长在旁边说,叫你不好好背诵,老师检查出丑了吧。于是,我随即在电话中对那位同学说:“好,现在再给你一次机会,你马上认真地去背诵那几首诗,会背了就给我打电话背诵。”果然,不一会儿,他就熟练地背完了几首诗,完成了任务。家长高兴地说,老师啊,你的家访电话及时又管用,这孩子啊,还是听老师的,真希望快点开学!
思考四:家访中又发现一个重要问题,有一个同学的父母都是用的老年手机,根本无法联网,也就是说,老师们在群里发的作业信息他根本就不知道。可是群里每天都有疫情上报,他的家长也在报啊!一问才知道那是他出嫁的姐姐,现在也不在一块,姐姐也没有把作业给他说。哦,天哪!这可怎么办,联系他姐姐多次都不接电话,就给她发信息。终于他们开始重视,找了一个破一点的智能手机,能上网,让孩子用。我们几位老师又专门给他发了作业信息,单独辅导了下,总算没有让他掉队。多亏了这次电话家访啊!
教育很复杂,也有很多困难,尤其是疫情期间,更加暴露出很多问题,学校的,老师的,学生的,家长的,但我们不怕,因为慢慢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也是教育进步的过程,更是师生家长一起努力成长的过程!愿我们都能少一些浮躁和抱怨,多一些宽容和理解,还有爱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