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有专家接受采访时被问到如何提高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他回答道:可以把自己闲置的房子租出去,或者用自己的私家车去拉活,都可以获得额外的收益。
此言一出,舆论哗然。在这位专家眼里,低收入者至少应该是有私家车和闲置房的,这显然与劳苦大众眼里的低收入群体的概念大相径庭。于是不禁让人想起晋惠帝司马衷当年那句“何不食肉糜?”
惠帝司马衷是西晋的第二任皇帝,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傻子”皇帝。《晋书·惠帝纪》记载:惠帝尝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或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及天下慌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
这段话的大致意思就是晋惠帝有一天在园子里游玩,听到蛤蟆叫,就问周围的跟屁虫们,这玩意儿是公有的呢,还是私人的呢?周围的人强忍着笑,估计都快憋出内伤了,但是还是找了一个哄小孩的理由,回答他说:“要是在公家的地里就是公有的,在私人地里就是私有的”。有一年天下饥荒,百姓吃不上饭,饿死了许多,司马衷又“大聪明”附身,问跟屁虫们:“他们怎么这么傻,不会喝肉粥吗?”左右干脆集体无语了。
自此以后到底谁是傻子,大臣和百姓大概心中有数了。这些吓哭小孩的雷人问题让司马衷开辟了历史上皇帝的一个新的门派:智障派。
司马家族自从司马懿装疯卖傻骗过智商捉急的曹魏政权实际控制者曹爽,发动高平陵之变窃取了曹魏的政权之后,彻底站立在巅峰,同时也是智力巅峰。在司马懿之后,经历了两个同样阴险,但是谋略差一些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的过渡,传到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了西晋。
司马懿祖孙三代的智商税似乎欠得太多了,导致后代几乎都在为祖上提前支取的智商缴纳税费。至于司马衷,则是他们之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
有人可能会问到,难道司马衷的爹晋武帝司马炎不知道他的儿子是什么德行吗,还要传位给他?其实哪里有父亲不知道儿子的道理,只是迫于当时的形势罢了。
首先,东汉末年的党锢之祸已经把重视节行的官员基本杀光了,魏武帝曹操重利轻德,以后渐渐地道德也趋于沦丧,见利忘义之徒如贾充等大行其道。
其次,晋武帝恐怕是历史上称作武帝的里面最名不符实的。他既不如汉武帝长驱漠北,拓地千里,也不如魏武帝挥鞭东指,以观沧海,只是水到渠成靠着爷爷,伯父和父亲打下的基础灭了一个弱小的吴国,在政治上还得依赖贾充等实力派的辅佐,而贾南风就是贾充的闺女。司马衷的母亲,皇后杨艳的外戚实力也是权倾一时的。由此观之,自然倾向于立司马衷。
最后,晋惠帝也不是完全是傻子,只是缺乏生活常识,在司马炎对他的考核期内,司马衷是完全是合格的,所以才会被立为太子。而当时呼声最高的齐王司马攸虽然是司马炎的亲兄弟,但是毕竟被他爹司马昭过继给了无子嗣的伯父司马师,所以于情于理还是父死子继比兄终弟及要好一些,这当然是出于一部分私心。
就像专家的言论,只是出于其生活优渥,又不能体察民情,所以才会让人觉得不合常理,如被电闪雷鸣击中一般。但我们还是不能以此言论就去认定专家是傻子,毕竟专家在成为专家之前是得到同行认可的,尽管没有得到百姓认可。
这样司马衷就当上皇帝,但他愚顽懦弱被三股势力架空,分别是司马炎分封的宗室诸王,太后杨家的外戚势力和贾南风皇后的外戚势力。其中最强大的还是杨家的势力。当时杨太后的叔叔杨骏以太傅辅政。贾南风为了除掉杨骏这个心腹大患就联合另外一大势力宗室诸王攻打杨骏,最后导致先后有八位诸侯王相互攻陷,陆续登上历史舞台,这就是八王之乱。而晋惠帝也只是像吉祥物一样被各种势力挟持,终其一生,都是傀儡而已。
八王之乱直接导致中原王朝国力透支,使得北方少数民族仿佛看到了一头饥饿的狮子,而他们早已把自己养得膘肥体壮,在秣马厉兵了,所以从觊觎中原变为屠戮中原,到最后五胡乱华。汉民族由此遭遇了几乎是历史上最大的变故。
这一切的根源似乎都来自晋惠帝。因为晋惠帝的无能愚弱,各种势力才能不把他放在眼里,但是实际上从当时的文化角度来看还是东汉以来的积习难改,加上西晋并没有远大志向,不能励精图治,导致奸诈凶险之徒当道,道德日坏,自然任人蹂躏了。
这位专家不知是否想过,他自己到底是司马衷呢还是贾南风呢?恐怕后者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