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周作人在《北京的茶食》里写道:“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 生命亦是如此,无用之物方为意义的极致,比如,对美的感知能力、创造能力,便是远胜于诸种世俗智慧。严格来说,人类一切灵魂的智慧,都是在追求美的圆满。
02
悉达多太子出宫门见生老病死之象,顿觉世间生活的残缺,不具备美感,转而放弃世俗权位,追求精神的圆满。
03
川端康成在凌晨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感觉它的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于是写道:“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04
邵洵美的女儿在回忆录《我的爸爸邵洵美》里,曾提及旧友秦鹤皋的如此一番记述:“ 一天上午去淮海路看望洵美,见他正坐在一面小镜子前梳头。桌上放着一碗 ‘ 刨花水’。见洵美蘸着它认真地梳着头,很惊讶,没等开口,他倒先笑着说:“ 侬要讲,这是过去丫头、厨娘梳头用的刨花水, 对哦?现在可是我的‘ 生发油’呀!侬嗅嗅看,很香!”邵洵美在潦倒之中,照样从容不迫的唯美气度。
05
悉达多追求生命的圆满而修道,川端康成因一朵未眠的海棠花而愿意继续活下去,邵洵美潦倒之际仍为一碗刨花水而欣喜。此三者,取向异殊,意旨相合,虽然层面不同,但是在审美的世界里乃是贵族。
06
但是如今的生活,却总是粗鄙不堪。在人们眼中,事物不归于有用,必归于无用,无用之物非但不应保留,简直还应受到谴责。
07
假如一个人有才华的人没有选择世俗功利的生活,反而沉浸于一些有益无害的思想生活,亦或是修道出家,那简直就是糟蹋粮食的硕鼠。然而,像猪一样只求吃饱睡觉一般的生活,便有何价值可言吗?
08
叔本华说,人生就是一团欲望,生命就在无聊与苦痛之间摇摆。只有审美活动才能脱离欲望,沉浸于审美活动,可以使人超脱生命的苦痛与无聊,从而成为自由的人。但是,我们的生活恰恰相反,充斥着欲望,充斥着无聊,唯独缺少了美感。就像最近流行的一种广告形式,一群人集体呼喊,仿佛闹市中的小贩用高音喇叭向世界歇斯底里的狂呼。广告,如此需要美感的东西,却采用这样一种粗鄙的方式表达,难道是因为今天的人们已经迟钝到了无法感受更加细微的美,只能通过集体主义的逼迫才能有所反应?
09
美感的缺失象征着精神的枯萎,说明灵魂的沦落,人再也无法理解生存之上的意义,彻底沦为只有食欲与性欲的动物,却不能像动物一般游走于大自然,感受阳光的和煦与夜色的苍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