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如今孩子的学习压力之大,大家有目共睹。许多家长一面心疼孩子,一面无奈地逼孩子学习:“我知道你很累,可是别人都在努力,你不努力,将来会被淘汰的!”
是的,有句话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在最好的年华选择了安逸与虚度,老了一事无成,就要追悔莫及。
因此,许多家长会对孩子说:
现在不吃读书的苦,将来就要吃生活的苦。
我们为什么要逼你学习,就是为了你能够在未来过得更好。
学习,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学习,是为了有个更好的未来。
换句话说,家长们现在要孩子所做的一切,其实就是为了孩子能够有一个好的生活与好的未来。
那么,你知道未来最重要的竞争力是什么吗?
未来,是一场基于人格层面的战争。
人格的健全远远比获得某些实用技能重要得多。因为很多技能,都可以被人工智能代替。但是,人的感性、思想、以及天赋、创造力等因素,却很难被机器取代。比如,人的影响力、合作沟通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等,这些都是人工智能难以学习和模仿的。
这些,才是未来真正需要的竞争力。
儿童期正是人格培养的关键期。从出生到18岁,孩子最重要的是人格的完整塑造。帮助孩子知道我是谁,我能做什么,弄清楚自己的人生意义,是这段时间里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许多家长重视孩子知识技能的培养胜过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不可否认,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掌握了足够的基础知识技能,才能更好地发挥创造力。
但是,学习是终身的事,只要找到自己,唤醒自己颗沉睡的心,任何时候都可以学习。而错过了人格培养的关键时期,一生都难以弥补,孩子长大后要为此付出沉痛的代价。
学习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
学习,不仅仅单纯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是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学习思维、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让自己变得更有能力、更健康快乐、如何活得更有价值,等等。
对于孩子而言,学习无处不在。
孩子的学习,首先是在生活中完成的,比如,在玩耍中孩子学会许多手工,学会认识事物,学会许多生活知识和技能,学会交友、解决矛盾和处理问题等。
这些都是学习。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孩子的人格渐渐得以完整。
因此,学习并不等于只有读书。当然,读书也是孩子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但是,读书的目的并不单纯是为了考试,读书的意义在于扩大和丰富我们的人生。可是,现在许多孩子的读书目的和意义,显然已经被缩小甚至被扭曲了,变得了单一的为了考大学而读书。
我们为什么而读书?
一、可以从书本中学到许多知识和道理;
二、能够让我们见识更大更丰富的世界;
三、读书启迪思维,使我们变得更有智慧;
四、读书本身就能带给我们快乐和享受;
五、读书是通往大学并找到好工作的最佳门票。
以上几点可以概括成一点,那就是:读书改变命运。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读书的好处有许多。同时,读书本身是一件能够给人快乐、享受与成长的大好事。
只是,现在许多大人把读书功利化了,只剩下了最后一项功能:读书是为了考试,为了考个好大学,将来找到好工作。于是读书就只剩下了枯燥与痛苦。
当学习与读书都变成了功利的一种手段,孩子的悲剧就开始了。
许多家长在喊,孩子的学习压力太大了,一边又不得不推着孩子往前走。
孩子们被迫奔波于各种学习班,淹没在题海中,失去了真正的生活。他们内心的感受需求被忽略,不知道自己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他们因为生活单调甚至完全脱节而失去了生命力,整天萎靡不振、意志薄弱。他们不堪重负、活得既痛苦又疲惫不堪。不少孩子得了“空心病”,失去了人生目标与激情。
根据统计,超过30%的中小学生厌学,不想学习,甚至不想活。还有28.5%的孩子认为活着不如死了好。
04
教育的最大价值是人。
教育要培养的是真正的人,而不是学习机器,考试机器和工作机器。学习知识技能,也是为了人能够更好地生活。
为什么我们许多人要一直固执地狠抓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技能的培养,却忽略了孩子的生活和其他方面?
因为,学习成绩和技能是有形的,结果是短期内就能看得见的,这给了我们确定感。
这其实是我们内心缺乏安全感的一种体现。
确定感,本身就是一种安全感。我们看不清自己和孩子的未来,才会拼命抓取眼前可见、可确定的因素,来满足我们对安全感的需求。
但其实,从长远的未来看,对孩子真正重要的是人格与综合素质。
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发展是无形的,在短期内是很难看到效果和好处的。但正是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隐性东西,才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孩子的发展,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因素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什么是素质?素质,其实就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并发展出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要素的总和。它包括了身体素质、认知素质(或智力素质)、情感素质和意志素质。
因此,素质教育重点在于全面发展,尊重每个人的独特个性,以人的性格作为基础,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孩子智慧潜能的开发,培养有健全人格和独立个性的完整的人。
它不仅包括了孩子知识技能的学习,同时也更重视孩子的思想道理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并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
现在国家提倡教育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正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
05
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基本素质,才有可能实现向较高层次的素质或专业素质迁移。
一个人的核心基本素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生活实践能力、情感素质(情感、欲望与价值观)、主动的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终生学习,生命力和激情。
只有拥抱生活,深入实践,了解现实真实的世界,才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只有拥有主动的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才能真正激发内在的潜能和创造力,把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而不是被动地交给外界。
人最大的能力,是融会贯通,产生知识和能力迁移。
不要一味地进行定向、专门化的训练,只会让孩子非特化功能退化。而灵活的自由度和创造性,正是来源于这些非特化功能,它们都来自于感性脑(右脑),正是这些感性,让人生有了无限的可能和自由度。自由度的缩小,只会窒息了人的可塑性。
人本身就是感性的,人类所有的学习都是情感的。
人格的完整健全才能拥有心灵的真正自由,从而带来更大的可塑性。很多人之所以无法发挥自己的潜力,是因为他们有各种各样的行为障碍,这些行为障碍来自于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来源于人格缺陷。
因此,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才是未来最具竞争力的人。(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