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朋友外面上课这件事,从哥哥小学三年级开始上,其实是起步的很晚了。那时候刚刚接触机构,报名还没那么火爆,只报了数学,因为喜欢。当时听说家长是坐在后面一起听课记笔记,下巴要掉下来了!不过我的优点之一就是擅于学习和迅速了解情况,也能快速接受。自夸一下,此处应该有掌声,哈哈!家里还有个到现在都无法理解的人在…从尖子班到超常班。数学是唯一一个坚持一直在上的课,原因是有兴趣。其他课陆陆续续上,断断续续结束。
说到上课效果,那就更一言难尽了。有用吗,肯定有用。但是达到预期效果了吗,那肯定也没有。这也和预期效果是什么有关,是否合理,还有就是你付出多少努力,并不是说机构老师教的好坏和学校老师教学的问题。到现在我还比较推崇某些老师,有学校里的,也有机构里的,认真负责,讲课风趣,孩子们也喜欢。可是为什么说本末倒置了呢?因为上了这么多课,并没有静下心来去吸收,很多时候上好课,疲于应付作业,并未认真去做,更不要说分类总结了。学校作业如此,课外班的更是,可能还不做。难题有兴趣,就做,十几分钟研究几道题,看着着急。而难题做了,学校的考试并不一定就好,因为忽略了基础和基础中要求的过程。竞赛呢,也并没得过特别出彩的成绩,毕竟没花时间去刷题,小学时候还能搞个三等二等玩玩儿,中学就难了,不敢想。曾经记得有幸集训班的老师带过课,她就说过,如果想出成绩,当然是非常出挑的成绩,有几个要素:1. 孩子要有天赋;2. 孩子要刷题,这个逃不掉;3. 父母要够狠,并且是真正的去盯去陪。毕竟孩子还小,完全靠自觉还为时过早,不排除有极优秀的孩子做到,很多是需要盯的。想想,我们差距太大,不管是孩子还是父母,都没有付出这么多。
认清自己的实力,现状和方向很重要。加上现在各种呼声要取消竞赛,就更要好好抓基础。地基牢固了,上层建筑才能稳,才能去更好的展示他的美和精彩。可是现实是什么的,地基不牢固,上面晃晃悠悠,何其苦也。还记得小学时候的一段笑话,考中环杯,出来说题没读懂,每个字都认识,放在一起看不懂,我们笑称语文不好,数学也不好,除非有人给你旁边解释一遍。这个梗持续着,所以千万要重视语言类的学科!语言类学科才是基础的基础,数学虽然也是基础,逻辑思维的基础,但是建立在看懂的前提下!但是小小吐槽一下,对于这种重文科,轻理科的做法我一直非常不赞同。重视文科不反对,也很同意,但是理科真的很重要。毕竟很多科学类的学科,间断技术都是以数学为基础的。现在考这么简单,大家分配精力必然会有偏差,等上大学之后,尤其选了理工科的,有的苦吃了!
各种着急焦虑之下有可能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选课上课,因为希望通过上课可以解决问题。然则,如果最基本的都没做好,上课能解决多少呢?表面问题可能被暂时解决,但是根源并未被暴露,治标不治本,问题可能会反复。就好比最基本的默写默不出来,你上多少课,只要他不去默,还是默不出。最基本的字不会写,上了课,教了方法,一落笔还是错。说到方法,很多方法学校都教过,可是为什么他掌握不了呢,可能有几个原因:一他不认可,二他懒得背,三思维情商跟不上理解不了。前两者都是可以通过不断加强督促夯实的点,最后一点没办法,只能慢慢来。理科呢,提前学肯定有好处,就是你知道了现在要证明的一些问题,其实是可以用一个定理就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然后一高兴,一冲动,直接上定理证毕。可是根据现在的考试规则,没学过的不可以用,这样用的结果就是错。不去吐槽这对还是错,学习是掌握方法,找到答案,还是如何。要去参加中高考,体制内,你就只能跟随。不要把自己想的那么伟大,可以影响到整个体系改革。即使可以,那也是水滴石穿的慢功夫,赶不上。所以,踏踏实实,严格按照要求走吧。真正做到主动学习最好,不能就要扶一把,推一把。主动的靠兴趣,靠责任,靠目标,可是不是每样都能有兴趣的,责任和目标培养起来吧,越小越好培养。到了青春期,那就是对着来了。
曾经走过的弯路很多,目前也在走,未来可能还会继续。但是,希望弯可以少点,直路可以多些。外面的课还是无法全部割舍,还是会继续选择的上。说老实话,不上也不行。体制内还是体制外,一直在纠结,不管哪种,基础都很重要。有了基础,才有资本和能力去追求不管是分数上的,能力上的,兴趣上,方法上的发展。如果可以给我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可是很多时候没有重来的机会,重来也是在另一个人身上去验证的过程,而非当事人。我准备在弟弟身上验证一下有效性,哈哈!哥哥,就要继续fighting,不断纠正,不断尝试,不断优化了。
哥哥这边,很简单,但是要真正执行。回归基础,虽然已经初三,但希望还不是太晚。十一长假干什么,每天基础刷起来!难题兴趣调味品,休闲娱乐拎一拎!体育锻炼不能少,排球游泳体能练。让你过一个难忘的十一长假,也希望是有效果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