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借班上课的观摩活动中,提供各种不同纸张让中班幼儿玩纸飞机,感受各种各样的纸张。由于是周一,没能事先和孩子熟悉,也忘了问老师孩子有没有折纸的经验,或者会不会折飞机,曾经问过本地中班的老师,孩子会折些什么。于是在活动的时候,我问:“你们会折飞机吗?”大家说“不会!”我想不会折没关系,现场跟着折也可以观察、比较、感受不同纸张的特点。于是,我接着说:“那我们一起来折。”当我和孩子们一步步折飞机时,孩子说:“老师我不会!”手就是不愿意动起来。于是我急了,不折飞机,那我这“好玩的纸飞机”的戏不就别唱了?当我临时把玩纸飞机改成打怪兽时,孩子们很兴奋,可要做炸弹时,又喊:“老师我不会!”手还是不愿意动!把纸张捏成纸团也不会?我说:“没关系,慢慢来,试试把纸张往手心里挤成一堆,捏成团!”后来,这孩子做出了大小不同的炸弹。也有当时喊着不会折飞机的孩子,最后竟也跟着我慢慢折出了飞机!还有飞标炸弹、扇子炸弹、书本炸弹、饼干炸弹……
其实,并不是孩子真的不会折纸,也不是不会做“炸弹”,只是他们依赖习惯了,什么事情都得别人帮他们做得好好的,不用自己亲自动手。在家里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事情有需要就发号施令,总有大人忙着跑前跑后,服务周到;在幼儿园,也是事事现成,操作活动有教师准备好的一框框材料,吃饭时,食物都分到了每个人面前……所有的孩子统一行动,教师说坐好,就坐好,收玩具了,大家就都去收玩具,教师说去小便,大家又一起小便……孩子成了小木偶!
可怜的孩子,又有什么事情能主动呢?他们就剩下嘴巴动得勤快,他们成了张口就能说许多知识、随时跑出个英语单词的木偶小博士!当离开了成人,他们什么也不能做,什么也不会,他们没有孩子那种与生俱来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会去主动探究周围陌生的世界,在他们的脑海里,已经形成很强的惰性,因为从他们一出生,生活就是这样的。
这能怪孩子吗?不能,孩子是无辜!
作为教师,我们有必要反思幼儿园目前的教育现状,幼儿园的教育模式、课程安排、活动方式、生活……都必须真正地立足于幼儿,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成长,不能无意中培养出一批嘴巴很溜的木偶小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