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都害怕打针,说实话,就是成年人也未见得就不怕打针。
一般小朋友见到针头,都是大哭大喊,那声音听上去也可以说是惨不忍听了啊!
这两天看了一位知名的儿童教育专家谈到了如何让孩子可以平静对待打针这件事,我感觉专家说的处理方法,不仅可以在这一件事上用到,还可以延伸到孩子需要克服困难和恐惧的事情上。
大概的原则有以下几条:
1.大人要平静自若,不要表现出焦虑。如果父母爷爷奶奶都表现的一脸焦虑,孩子就互觉得问题很严重,这个就直接影响到孩子打针时的情绪。
2.对于为什么要打针,要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告诉他们。比如:生病了都需要打针,这样可以很快就恢复健康,人感觉就舒服了。不要怕孩子听不懂就不去说。
3.对孩子在打针时的疼痛要如实告知,尽量不要夸大,也不要过分缩小。有的家长为了消除孩子的紧张感,就告诉孩子“打针一点都不疼“,孩子上一次当,以后就更抗拒打针了。孩子们挑战困难的勇气和理性就少了一次萌芽的机会。后面也不再敢相信大人了。
4.激发孩子的勇气。儿童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他最信任的人给他一个合理的心理预期,孩子多半能够接受一些视乎很困难的事情。同时要给孩子留退路,不要让孩子为自己流露的“不坚强”感到羞愧。
5.绝不通过哄骗或者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有的家长说“不打针警察就会来抓你”或者“打完针给你买好吃的”等方式达到目的,这是很不好的。哄骗和收买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但是却留下了祸根,妨碍孩子们对世界的正确看法,也没法让孩子从小理性的面对困难和痛苦。
在具体运用用,一般可以这样和孩子沟通,比如:孩子问,打针疼不疼?家长可以如实告知,打针有点疼,就好像你摔一个屁股墩那样,摔屁股墩的时候你不怕,打针的疼和这个差不多,也只是有点疼?这样子用孩子可以理解的疼痛,可以给孩子做很好的心理建设。
另外,还可以告诉孩子,你可以试一下,打针的时候,如果可以忍得住,就不哭。忍不住也可以哭的。千万不要说男子汉,这么大孩子了,这么一点困难都克服不了,等等类似的话。这样的说法,不仅没法让孩子消除恐惧心理,还让孩子在很大程度上感觉自己胆小、软弱。对以后的发展其实是没有帮助的。
家长们要知道,我们队孩子说的一句话,可能是很不经意的。但是孩子往往都会当真。认为这个就是自己真实的样子。而家长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最长,是比学校和老师对孩子的影响还大,还深刻的人。潜移默化,家长的用语和评价就真的慢慢塑造出一个自己不想看到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