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八零年结婚,婚后和老公两地分居了五年,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双城生活。那时我们的感情非常好,远呐,不吵嘴也不打架,想念都来不及,哪舍得花钱买邮票去打架。
现在想想,写信是蛮有情趣的。本来有一肚子的烦恼,想要倾诉,可是写着写着,就都剩下好听的话了,把烦恼就拋在了脑后。
写信虽说有固定程式,但那时候已经放得开。信的开头一般写上,见信如面,展信舒颜。有时怕对方忙,不能及时回复,还要写上敬请回复为盼。当然,有时心情上来,还会随着四季流转,在信的最后写上自己的祝福,什么顺颂春祺,顺祝夏安,即颂秋绥,敬颂冬宁等等的,酸文假醋的,弄得自己好像挺有文化。最后在落款处写上自己的名字,还有年月日。
信写完,就把它变着花样叠好然后塞到信封里,信封封皮收信人填完了之后,后面用小字缀上亲启两个字。如果信封里放了照片,一定在信封的背面写上:内有照片,请勿折叠。
八十年代还是中国人认认真真写信的年代。我还记得普通邮票是八分钱,挂号的要两毛钱。后来又有了邮编,也要认真地填好。那时记邮编,就像现在记身份证号一样,牢牢地印记在脑子里。
今天翻捡旧物,打开了装信的大档案袋,我和老伴彼此写的信都在这里,搬了许多次家也没舍得扔。看到过去那些信,不免有些疑问:这是我们写的信嘛?不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