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江小漓突然有个想法,想写一个栀子先生和江小漓的故事。
故事从什么时候开始呢?也许是相遇的那个仲夏吧。
那个仲夏,栀子先生抱着书,闲庭信步,身姿欣长单薄,阳光微微倾斜,从香樟树叶的缝隙中挣扎出来,洒在他身上,微风带着些许燥意,拂起他的衣角。
他从婆娑树影中走来,江小漓看见他扬起的头发,看见他浅浅的笑意,看见他脚下拉长的影子,天地万物,只看见他。
江小漓并没有愣神,只是想着,来往许多人,竟只这个男孩,配得上婆娑树影,仲夏微风。
后来江小漓知道那个男孩跟自己一个班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感觉,这个男孩子,惊艳过她,仅此而已。
机缘巧合,江小漓和栀子先生座位离得极近,周围几人也都是活泼性子,就常常聚在一起玩游戏。
江小漓和栀子先生的交集,就是从游戏开始。
他们玩的游戏,最多的就是石头剪刀布输了的人唱歌,江小漓却是个音痴,天生五音不全。
在连败十多次后,她终于把所有儿歌唱完,再也想不起一句歌词。
栀子先生这个时候,就像所有青春剧情里一样,帮她解了围,不是不唱,而是教她唱歌。
江小漓想,她应该是喜欢栀子先生的嗓音的,尤其在他唱歌的时候。
她当时认认真真的学着,就像稚子学语,一字一句,跟着念。尴尬的同时,有点感动。
那之后,江小漓就理所当然的和栀子先生熟识起来,谈笑风生。直到一天打闹时被班主任发现,带出去谈话。
班主任说了几句重话,江小漓素来敏感,回到教室以后就不说话,反而班上的人窃窃私语,栀子先生难得发了火,把频频投过来的眼光呵斥回去。
他一向温和爽朗,这一发脾气,有些吓人。
班上人一时有些尴尬难堪,江小漓却埋在臂弯里悄悄笑了,心里涨涨的冒泡。
后来江小漓还是换了位置。班主任那天晚上板着脸,说为了顾及大家的面子,让她自己搬走,免得难堪。
难道这种举动不是会更尴尬吗?江小漓余光看见栀子先生有些怒气地沉默着,有些不解。
反正无论如何,江小漓和栀子先生之间渐渐冷了下来,江小漓也没怎么在意。
他们关系再次缓和的时候,江小漓成绩已经是班上前列了,而栀子先生,依旧是不上不下。
栀子先生其实挺佩服江小漓,上课睡觉,下课写作业,看一眼例题就基本会做,文科从来不背,也能考的不错。
江小漓其实也很佩服栀子先生,跟谁都能关系不错,交友广泛,情商极高,有他在就不会冷场。
江小漓喜欢看书,什么书都看,也什么都买。栀子先生也喜欢看书,用来打发时间,于是,借书还书就成了两人之间最主要的交际。
后来关系倒是回到以前了,两人有些地方很相似,也有些默契,相处起来很舒服。
大概跟所有暗恋相比,江小漓最幸运和最不同的就是,她是先被告白才发现自己喜欢他的。
所以当看见屏幕上那一句“要不你做我女朋友”,江小漓整个人都懵了。
她是个慢热冷情的人,情感开窍都也比同龄人晚很多,于是,她慌乱无措时,把所有事情搞得一团糟。
也是从那个时候起,江小漓开始了她自己的兵荒马乱。
她像所有暗恋中的人一样,会在上课时偷偷看栀子先生,又在他回头时心慌意乱的收回视线。
会小心翼翼的听着所有关于栀子先生的话题,却装作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会在瞥见栀子先生看她时心花怒放;会在他跟别的姑娘聊天时把笔按的很重;会把作业答案写的很简洁明了,方便他抄的快一些。
谁都不知道,那个晚上,从来淡定冷漠的江小漓,在栀子先生那句女朋友面前,失了方寸,一晚上醒了好几次。
当然,那个时候的江小漓根本没有细想其中缘由,很久以后想起,才恍然大悟,这就是传说中的,做梦都能笑醒了。
她后来感叹,这也许就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之后就没了下文,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两人都很有默契的没有再提这件事。
江小漓想,也许如果那天晚上栀子先生语气再坚定些,不模糊带过,她真的会抛弃那些条条框框,义无反顾吧。
感情这件小事,你轻描淡写,我手足无措,大多如此。
所以说啊,栀子先生和江小漓真的有默契,也真的很相似,他们不约而同的渐渐少了交集。
所以江小漓为什么会被栀子先生吸引呢?
栀子先生长相并没有多精致,却比很多人多了些阳刚气,脾气随和,却也有些那个年纪少年人的霸道,也有那个年纪男孩没有的沉默温柔。
用江小漓的话来说就是,他是她见过最有少年气的人,谈笑随心,意气风发,静静的温柔,微风月色与他无关。
栀子先生性格中有一些自由潇洒的成分,那是江小漓最渴望的,也是她最不可能得到的。
就像在发现其他班的人把垃圾倒进他们班垃圾桶时,栀子先生能气愤的说要去找那些人理论,而江小漓却只能皱皱眉头,说老师知道这件事了。
她挣扎中发现,规矩、自卑和刻板就像病毒,早已深入骨髓,无药可医。
所以在他们关系最冷的那段时间里,江小漓很怀疑,她到底是喜欢栀子先生,还是喜欢那种自由潇洒的感觉。
于是之后栀子先生问江小漓要不要他当男朋友时,江小漓玩笑着扯开了话题。
当时她给自己的答案是,马上就高考了,不能分心。但其实她心里比谁都清楚,她只是懦弱自卑罢了。
后来,江小漓的成绩也确实稳步提升,栀子先生的成绩也慢慢接近她,现实是,他们成绩的距离与情感距离反相关。
高考成绩出来了,江小漓去了南方一个还不错的学校,栀子先生则去了北方,从此山高水长。
好在,山高水长,后一句是,后会有期。
江小漓和栀子先生是如何再次相遇的,没有人知道,但是她在照片里,背景是黄沙大漠,旁边是栀子先生。
江小漓跟我说这件事的时候,已经走过许多地方,看过许多人,那个敏感自卑的女孩,变得更加柔和温暖,大方干练,有一种独有的时光痕迹。
我没有问江小漓有没有变成她曾经最渴望成为的那种人,其实也许,江小漓从来不渴望自由,只是她想要可以追求自由的孤勇,这种孤勇,她已经有了。
江小漓找我的时候,说,她高三时就想写一个关于栀子先生和江小漓的故事。
青春将离,铭文以记。
当然,她没有写,也不用写了,她的青春一直陪着她。
那么,谨以此篇,祝愿我们的青春,永远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