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毫无准备地被密友一个电话撩拨去了梅溪湖大剧院,观看一部英国原版音乐剧(她在电话里兴奋地如是说)。匆匆赶到时已经开始进场,可当时连剧名都还不知道,本想去拿张演出节目介绍,但一时半会还分不清东西南北,无奈只能懵懵懂懂随人流蜂拥而入。
进场落座后还有些心下忐忑,不知道展示在我眼前的将会是怎样一个故事(回来后百度才得知,这部音乐剧居然在2012年劳伦斯.奥利弗奖上荣获7项大奖,在2013年托尼奖上获5项大奖,并获得吉尼斯世界记录!)?
开场有些纷乱,唱唱跳跳的一群大人小孩,最后出现一个孕妇,诞下一个婴孩。婴儿的爸爸似乎嫌弃她不是一个男孩,有些懊恼不已。而她妈妈却在埋怨她耽误了她的舞蹈竞技。
场景转换后,一个沉静可爱的金发小女孩出现在我们面前,确切的说,是蹲在我们面前。在他们家中,她总是安静地蹲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看妈妈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听爸爸对她恶语冷言,而那个愚笨迟钝的哥哥,无论怎么慵懒无为,却总是深得父母的喜欢。
小女孩无论何时,总是手捧书本,家里的书、图书馆的书,她都拿来就看。她知道很多故事,也经常会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浮现在脑海里,然而,没有人会注意她的想法,她在家里太微不足道,甚至没人会关心她的存在。只有图书馆的管理员闲暇时会跟她聊聊天,并时常被她肚子里精彩的故事弄得涕泪涟涟,甚至牵肠挂肚。
一切源于她在图书馆里碰到的一个美丽姑娘,当听说那姑娘是一个学校的老师时,她开始向往读书,于是,在她的强烈要求下,父母不情不愿地把她送进了学校。那个恰巧成为她老师的美丽姑娘却意外发现了她的与众不同,她的数学天赋、她的文字功底、她的伶俐口齿、她的缜密思维,甚至她的特异功能,都使他格外惊奇,她发誓要帮助她走出困境。
然而,当她走到校长室门口时,她却犹豫了,那个脾气古怪又古板的女校长是她亲亲姨妈,也是她的合法监护人,但自从她被父亲送过来后,姨妈对她苛刻严厉,非打即骂,从不亲近。即便是她成为学校老师后,姨妈对她仍是及其藐视鄙夷。当她说明来意,校长却大发雷霆,发誓要让那个叫Matilda的小姑娘尝尝苦头。
当然,Matilda凭借她的聪明智慧,一次次躲过校长的变态惩罚,并在与美丽老师接触过程中发现,那个人见人爱的蜜糖老师就是她头脑中时时浮现并讲述给图书管理员聆听的那个故事中,一对杂技演员在冒死生下后便被送往姨妈身边的可怜孩子。这戏中戏,情中情,却牵连着两个孤苦的生命:一个是聪明绝顶却毫无存在感的年幼Matilda,一个是美丽善良却无力反抗狠毒姨妈权威的青年女教师。共同的命运让她俩惺惺相惜,相互偎依。最后,她们凭借自己的爱心和智慧,惩治了恶人,并在冥冥之中得到神助,Matilda那对糟糕的父母狼狈逃亡他乡。仓皇逃离之际,蜜糖老师收养了Matilda,她们从此幸福如愿地生活在一起。
整台音乐剧从孩子的视角反应出来,歌舞穿插,热闹非凡,舞美搭配十分鲜明有序,表现皆大欢喜的喧嚣场面,充分利用柠檬黄、果绿、朱红、橙色等暖色系,充满明艳欢喜感。而在表现忧思怅惘时,则基本用的黑、白、灰、蓝等冷色调,整个舞台顿时沉静下来,让人沉浸在小女孩忧伤又悲戚的世界里。
道具更是用得精妙得体,那高高悬挂的秋千、那能自动写字的巨型黑板、那随时能收放自如的千册图书、那充满神奇力量的小屋窗台、那戒备森严横竖都是长方格子的学校大门等等,竟有着魔幻般的作用,演员们极尽其能地利用其巧妙的构思和奇特的构造,跳出了新奇的舞蹈,展现出优美的身段,烘托出奇妙的意境。
小女孩的扮演者明眸善睐,口齿伶俐,声音清丽婉转,中气十足,演唱清新自然。同时,她的身体小巧灵活,在床上、窗格间蹦跳之余,大段形体舞蹈的动作协调大方,展现她娇小优美又灵动的身段。剧中很有几段台词,她都需要跟扮演杂技演员的大人同时朗诵,结果令人肃然起敬,除毫无一字之差外,就连声调、语气、停连、情绪、甚至换气点都是一模一样!
音乐剧的演唱基本以流行音乐为主,这小女孩声音纯净如水,声线清爽,流于自然,听起来让人极感舒畅。她的表演也清新自然,几乎感觉不到表演的痕迹,毫不浮夸,让人怀疑她就是在出演自己的人生。
当然,音乐剧是熔戏剧、音乐、歌舞、美术于一炉的舞台艺术,此剧甚至还揉进了体操、杂技和皮影。诸多艺术形式在舞台上穿插交织,交相辉映,将伦敦西区音乐剧的那种热闹纷杂发挥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地衬托出小女孩孤寂的世界及蜜糖老师悲凉的身世。
音乐剧的歌词浅显直白,直抒胸臆,音乐大都旋律感极强,且通俗易懂更易传唱。这部剧中的音乐自然是融爵士、蓝调、摇滚为一体,歌曲短小精悍,旋律流畅,极其清新耐听。
剧中歌曲如《When I grow up》等旋律优美,节奏明快,老少皆宜,很快便能深入人心。而我更喜欢听她和蜜糖老师在小棚屋里的那段歌唱,充满忧思忧虑,却给人以阳光就要穿破黎明前的黑暗,洒向人间无限光明的感觉。而蜜糖老师刚发现Matilda才华时的那种喜悦和忧虑交织时所不断发出的呢喃“《This little girl》她就是个天才女孩”真是动人心弦。那婉转的旋律、柔美的声线、欲诉还休的语气流连都让人怦然心动,柔肠百转。歌曲巧妙运用反复回旋,最终让大家都牢记住了那几句令人醉心的旋律呢喃。
剧中的萨克斯演奏格外引人注意,虽然看不见乐池里的演奏者,但那时而如泣如诉时而张扬明媚的声音禁不住让人时而浮想联翩,时而动情落泪。
蜜糖老师和校长的表演自然也是可圈可点,校长虽是反派女性人物,但是她的扮演者却是由一名男演员扮演,演唱、念白、动作、表情都十分到位,活脱脱表现了一个奸诈变态又贪婪愚昧的女冷血狂魔形象。包括Matilda那一对令人啼笑皆非的父母,以及和她一起上学的孩子们,唱念做打都十分了得,令人不禁感叹,这些孩子究竟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同时,随着剧情的发展也让人陷入沉思:怎样的家庭教育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才能在不违背孩子的意愿中让他得以实现自己的梦想?怎样的学校教育才能适应孩子的发展需求?是要孩子们都按照校方的意愿,个个都按一个模式成长,还是任其发展,长成他自己喜欢的模样?学校老师若都能像剧中蜜糖老师那样,一切为了孩子着想,哪怕自己身陷囹圄也在所不惜,怎会操心还有教不好的学生呢?而这一切,都源于一个字:爱!洒向人间都是爱,唯有爱心才能做好教育,家长对孩子要有爱心,孩子才能茁壮成长;老师对孩子要有爱心,孩子才能心向阳光。孩子沐浴在爱的阳光里,他也会以爱心回报家人、师长以及社会各阶层。反之,则必食恶果。
据说Matilda的扮演者只有五岁半,若是真的,那中国父母真得汗颜,我们的孩子五岁半能做什么?大多数还在妈妈怀里撒娇卖萌,哪里想得到别人已经在舞台上摸爬滚打做世界巡回演出了?
感谢密友,让我在毫无防备中体验了一场视听盛宴,竟将连日来的忧闷一扫而光,且回味如甘,真得大赞!
我已加入“维权骑士”(rightknights.com)的版权保护计划。